<
d44a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书香世家(科举) > 书香世家(科举) 第108节
    众人都道周帝要保养好身体。

    周帝只是摆手说道:“朕是早知道自己活不长久的。只要......”周帝的眼里闪现出几丝落寞,“只要朕有生之年,能够将国土收复,那便足够了。”

    周帝这一番话说得让人动容,在场官员不禁都纷纷红了眼眶。

    周帝却比较释然地笑道:“众位爱卿不要难过,只要山河收复,朕便是即刻就死,也是心甘情愿的。”

    大臣们于是收起愁容,商量着今年冬天再继续攻打,趁机收复藩镇。

    然而只有云舒在心里默默想着,或许周帝的愿望还不一定能实现得了。

    周帝本来被众臣激进的想法讲得晕头转向,仿佛明日就能看到山河收复的场景了,然而转眼间,就看到云舒在那里皱眉沉默着,便对云舒问道:“慎之,你有别的看法?”

    【作者有话说】

    今天短小了点儿,不好意思。

    第117章

    云舒知道周帝的性格, 不会因为他说了扫兴的话而生气,因此直言不讳道:“皇上,今年咱们打仗,对方完全是轻敌才输了的。虽然他们输了许多, 然而元气未伤, 承认咱们的政权,是因为被我们打怕了, 但是这只是小怕, 黄河不渡, 咱们没有彻底打败他们, 只能说是暂时稳定。”

    有一位大臣摸着胡须, 对云舒说道:“顾大人想是没有搞清楚, 正因为如此,所以咱们才要商量如何在今年年底的时候开启总攻, 将他们攻打下来啊。”

    云舒闻言, 挑眉看了他一下:“那么大人是否知道,再起兵燹,攻打北方需要多少事件呢?北方抵御辽阔城池兼顾,如今他们又已经知道了咱们朝廷的实力, 难道会没有想到咱们接下来的打算么?即便他们觉得我们不会再攻打,那么难道他们在这次败仗之后就不会警惕起来,以防万一吗?大人觉得在敌方不轻敌的情况下,咱们再次跨越黄河的可能是多少, 夸过去了之后,能够在明年春季来临之前占领大部分土地, 以求补给不断么?

    即便这些全部都能够确定。那么收复三镇花的时间又该会是多久呢?期间损失的财力, 我们一个一直财政赤字的国家, 能够持续多久呢?要是仗还没有打完,经济就已经不行了,那咱们到时候该怎么办呢?以战养战?北方虽然跟咱们离心,可那也是我们的国土啊,百姓是咱们的百姓!难道我们要跟那些土匪一样,抢他们的粮食,抢他们的财富,来供养我们的战士吗?”

    云舒一番话问下来,在场顿时鸦雀无声。所有大臣都被他的深思熟虑所震撼到了。

    顾云舒想得太远了,在他们还想着再次跨过黄河,给那些藩镇好看之时,顾云舒已经想到了这些所需要的时间、兵力、财富了。

    其实这在现代要是稍微关注一些政治的人,基本都能想出来的问题,打仗是需要条件的,条件没有具备,要么就是不能打仗,要么就是打败仗。

    然而这些文武官员是不能一下子考虑长远的。

    是啊,整个周国,历时几百年,在高宗那会儿之后就没有打过超过两年的仗,他们怎么能想到十年后去呢?

    而云舒,却正在脑海中酝酿着将近十年的战役。他无法考虑到百年,如今的他,只能考虑到十年之后,山河收复。

    他想,如果山河真的收复完毕,那么他大概会聚焦两点,梁、郑等国的外交关系应该如何处理,还有就是国内民生问题,但这只是一个框架,并不详细。

    这是他在现代时,身为一个“流氓”国度的子民,学会的一些政治见解。

    方才说云舒的那位大臣,现在脸色有些泛红。

    他方才还说人家没搞清楚,现在丢大糗了,没有搞清楚状况的其实是他自己。

    “顾大人想得长远。”

    周帝听了云舒的话,也不禁开始坐回了自己的位子上,方才被其余大臣讲得发热的头脑,瞬间像是被冷水浇了个透顶。

    之后他又对云舒问道:“那慎之,按照你的想法,接下去应当如何呢?”

    云舒恭敬答道:“回皇上,还得做个统计,敌方大概多少军队,我方要有多少军队才足够与他们抗衡,如果要打仗,十年内如此多的军队在财政上是否能够支持。

    近年还要大肆选产北方军队对朝廷的迫害,让百姓们也知道,他们同咱们是敌人,一旦进城,便会屠城,如此一来,各城就会拼死抵抗,他们如果打过来,咱们得守得住。”

    “倘若财政无法支持呢?”秦承业问道。

    云舒沉默了一会儿,说道:“修兵养民,这段时间不要打仗,先让内部稳定,财政有了,将来什么都能有。”

    这又不是现代,人口还呈负增长,爹妈都生一个孩子,谁舍得送孩子去参军。

    古代不用担心人口,科技方面基本差不多,其实只要经济发达,人们不愁吃穿,武器也渐渐就研究出来了,所以说到底,还是一个钱够不够,粮够不够的问题。

    “休兵,养民。”秦承业喃喃念着云舒说的话。

    云舒点着头,继续说道:“陛下,不是不打,只是作战需要条件,咱们没有这样的条件,那么不打也不寒碜。至少咱们第二次也打回去了,臣不敢保证长远,至少三年之内国内不会有大战事。小地方有什么也能很快平定,这一点,臣敢保证。”

    在场的官员听着云舒说的话,越发从开始的不轻视,变得重视且有几分尊重起来。

    人才分很多种,然而云舒的表现,很容易就能让人看起来,是有国士的潜质。

    在场众人内心不禁想到,当初云舒是吏部尚书李大人极力推荐的人。

    甚至在场的人都听过云舒之前的一件糗事。

    当初李大人喜欢云舒到甚至想要将唯一的嫡孙女嫁给云舒,而在顾云舒做不了他的孙女婿之后,他还是一直在帮助顾云舒。

    一个刚考上进士的寒门学子,虽然是书香世家,然而却并不富裕。

    比起他顾云舒,明明他那位堂兄顾云璟更加出名,然而李大人却只专注捧他顾云舒。

    莫非李大人是傻的,看不出顾云璟的能耐么?

    或许并不是这样,或许是李大人早就已经看到了顾云舒的潜力。只是到他去世前,他都没能看到顾云舒在政坛发光的样子。而现在,顾云舒已经逐渐在显现出他的锋芒。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他现在的光芒已经被人看见了,再也没有其他人能够掩盖他的光芒。

    “皇上,韩信连胯下之辱都忍受了,咱们不过隐忍几年,又有何不可呢?”云舒本来想说越王勾践为了能够回到自己的国家,连shi都吃了,然而觉得这实在太有味道,所以忍住了。

    周帝闻言,却只是露出一个惨惨的笑,对云舒说道:“只是,朕还能有几年的寿命呢?”

    这个年轻的帝王,早早就已经定下了他人生的使命。倘若他的寿命够长,那么必定成就一代辉煌事业。

    可惜,偏偏是个多愁多病身。

    命运似乎太不眷顾他,给了他一个不爱他的父亲,也给了他一个,不那么健康的体魄......

    【作者有话说】

    今天也是短小的一章。

    第118章

    然而对于周帝多病这一点, 云舒恰恰是最应该有共鸣的。

    可能他已经健康了太久,忘记了曾经因为身体,而难受的感觉。

    明明是这样年轻的身体,却这样的残败不堪。

    他本该很清楚, 就在十一二年前, 他就是这样的身体,他的心脏就像是一颗定时炸弹。

    为了能够实现自己作为一个普通人的梦想, 他会不顾自己的身体, 而选择踏入社会, 踏入一个他可能会承受不了的工作环境当中。

    这一刻, 云舒忽然回想起了那个连他自己都已经快要忘记的——上辈子。

    现在的周帝, 就让他看到了他自己, 仿佛一面能够穿越时空的镜子,将他照回了过去。

    “陛下......”云舒喊了一句, 却不知道该说什么。

    保重龙体?还是不要逞强?

    那会儿没有人劝过他不要踏上社会么?有的, 有很多人。

    可是他听么?没有,他执意。

    “朕知道的,那么就休兵三年吧。三年之内,先不要打仗。”周帝有些委屈地朝众人笑了一下。

    看着周帝的笑, 云舒就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为了什么而妥协。

    是啊,周帝跟他不一样。

    他可以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可是周帝是明君,他不会拿自己的子民开玩笑。

    周帝对国家的财政一定是有数的, 休兵三年,一定是他已经在心里默默统计出来的数字。

    虽然可能不精准, 但大差不差, 跟云舒内心想得也差不多。

    三年不战乱, 至少百姓能安心许多,其实更好应该是五年乃至十年不要大规模打仗。

    三年的经济应该够恢复到战前,三年的税收,加上国家之前还剩余的钱,应该够他们打几年战争。

    只要练兵够快速有效,灭不了三镇,灭了两个小藩镇,还是能够做到的,只要他们不是十分团结。

    三个藩镇,其中一个做大,另外两个必定不是十分信任。

    小藩镇甚至是可以成为一个像羌国那样,两面讨好的中立国家。

    然而周并不允许他们成为这样的存在,所以三镇必定会成为中央政府的敌人。

    而且他们三个藩镇互相之间肯定也是互相不信任的。

    大藩镇是怎么“发家”的,另外两个藩镇既然模仿了,说明他们心里肯定门儿清。

    以战养战,烧杀抢掠对抗政府,将皇帝逼到南方。谁会愿意跟亡命之徒们成为盟友?

    然而当他们必须要成为盟友的时候,也是会维持表面的和平的,对于他们联结之事云舒倒是不那么担心。

    因为不互相信任的友谊,是一吹就散的,哪怕有共同的利益,他们互相之间也不会为了彼此去送命。

    这日之后,果然休兵,国内无兵燹。

    百姓或许并不是健忘,只要日子能够表象太平,他们就能够心满意足窝在自己的院子里继续过他们的小日子。

    真正跟百姓们接近的,其实是当地那些小官员,其实只要真的能够为百姓做事儿的话,他们内心也会逐渐感受到的。

    那些夸赞的言辞并不是表象的溢美,而是发自内心的,朴实的夸奖。

    至于国家大事,他们是关注不到那么长远的,若真的各个官员能够为国为民,那么他们也并不需要去了解。

    然而并不是所有朝廷的官员都清明。“天下乌鸦一般黑”是他所处朝代许多百姓对官员的认知。

    这时候,便需要百姓能对自己国家的发展有个明确的认知,要知道自己的国家是否真的在朝着上坡走着。

    不好了,就该提意见,要有一张会“抱怨”的嘴。

    倘若再有那些所谓“公知”打着公知的幌子,却做着卑劣的事情的时候。

    就像看小说一样,白莲花这样的人设,原本指这个人纯洁、单纯,然而现在却变成了虚伪、做作的代表。

    倘若假的公知占用了“公知”的名声,那么那些真正的公知,又该是多么的伤心?

    可惜的是,古代的百姓很少读书明理,读书的人多也不讲朝政,只是为了能识字,找个好些的工作来做。

    有时候云舒觉得,或许历史总是在重复上演,就是天下大势一直都是这么反反复复,反反复复。

    不打仗了,朝堂内的事情终于恢复成了战前的样子,这几年经历了许多,云舒也已经二十五岁了。

    &amp;lt;div style=&amp;quot;text-align:center;&amp;quot;&amp;gt;

    &amp;lt;script&amp;gt;read_xia();&amp;lt;/script&amp;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