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44a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书香世家(科举) > 书香世家(科举) 第107节
    周帝有些疲惫地笑了笑:“怎么不记得,我记得父皇还夸过他来着。他一个探花出身,年纪轻轻又有才有德,让他去区区一个南方小县城当官,实在可惜了。”

    云舒一听周帝这么说,就知道哥哥回京都有望了。

    “皇上谬赞了。”

    接着只听周帝说道:“你那个哥哥是该回来,只是父皇刚去还没有多久,他又是被先皇贬谪过的人。顾云璟这人十分有才,做人却太过刚强。再南方受点儿难处也是应该的,也学学为人处世。等过了今年,朕再调他回来吧。”

    云舒低头应是,然后就没有话说了。

    他这会儿也不能强硬要求周帝马上就把人放回来,周帝这么说其实已经算是给了准话了,明年想必哥哥能回来的概率是很大的,云舒能够有周帝这么一句话其实就够了。

    这日回家之后,云舒有些迫不及待地给顾云璟写信,告诉他周帝要将他召回的消息。

    云舒想着,他这次也算是帮顾云璟做了一件好事儿。

    最近云舒常跟堂哥信件往来,总能看到他借景抒情,虽然写了许多山水风光的诗句,然而总有苦闷的情绪在里面。

    想必是他极其有才,却不受重用,所以心里难受。

    写完信件后,云舒便在研究历史书籍,还有最近国家的情况。

    就像是他之前说的,古代政治能够稳固,就是靠着一个礼乐不崩坏。

    先帝那么一搞之后,那些以为自己有些能耐的官员,全部都一个个从四面八方冒了出来。

    如今是乱世初现的征兆,朝廷的威严已经削弱,唯一能够恢复尊严的办法,那就是靠自己的双手夺回来。

    除了南方各地战乱四起之外,更大的威胁其实是北方另外两大蠢蠢欲1动的藩镇。

    北方原本有三大掌握兵权的藩镇,之前就是其中一个强势来袭。

    当初周帝调兵的时候,曾经向那两个藩镇要求过让他们出兵,然而那两个地方的领导者却以自己也需要兵力护卫自己的城市,而没有办法出兵,给出了这样让人无语的接口。

    如此看来,就能够很清楚,北方三个藩镇,没有一个是跟中央朝廷一心的,如今北方另外两地肯定也有意获得更多的土地。

    只是他们肯定害怕在自己出兵面对朝廷的时候,自己的地会被另外两股势力侵吞,尤其是土地、人口、军力、经济,都最强的那一藩镇。

    据云舒所知,最近他们另外两个藩镇,都在互相加强经济、农业的来往,说明他们即将要交好。

    很可能要立个什么盟约之类,约定一方有难,另外一方无条件支援。

    云舒猜测,只要他们能够完成盟约,必定也要试试看南下的。

    转眼已经秋季,今年的冬天只怕又要不太平。

    然而云舒对此只是有些紧张,心态并不如之前北方藩镇带兵南下那样的躺平心态。

    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现在的京都已经不是往年先帝在时的那个京都了。

    至少朝堂内没有奢靡风气,他提出建议,皇帝就能够接受,实施的也很快,加上士兵都被历练过,他们调兵也十分容易。

    这些条件告诉云舒,别说他觉得北方打不到京都,哪怕就打到了京都,他们打不进城来就会被赶走。

    云舒将这些想法都整理好之后,过了一段时间,在跟周帝和几位受重用的大臣在议论事情的时候,就把他的考虑都说了出来。

    或许是之前被北方撵着走,很多大臣对北方藩镇都有了心里阴影。

    因此有些大人听到云舒说北方还会打过来的时候,表情明显的十分愤怒,像是想要报仇,将敌人撕裂一般,文官眼里都带上了武将的杀气。

    “那就让他们来!如今咱们调兵快速,直接西北、南方都可以调度,只要他们敢打过来,就让他们吃不了兜着走!这次我们可不会再窝囊了!”

    而另外也有一些大臣,则像是被打怕了一样。在南方某些小规模□□的情况下,还能说一些好的建议,然而在北方问题上,却变得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了。

    果然,最后周帝还是对云舒问出了那句熟悉的话:“慎之,你怎么看?”

    云舒之前给过很多有用的建议,甚至制服平王的事情,云舒也给出了很好意见,让朝廷以最小的损失,获得了最大的成功。

    不像早几年的时候,大臣们说话,他还要沉默寡言。这会儿他已经有足够的实力,让他抬头挺胸地发言了。

    周帝一问,云舒便说道:“皇上,北方的事情必然不能马虎,而且也没有什么能够用的计谋,真要用计,就是交给前线战士们来用了。倘若今冬北方另外两大藩镇真的要再来侵1犯,那么咱们唯一能做的,便是跟他们强硬地打一回,只有这样咱们才能够夺回之前的威严,朝廷说话才能够继续管用,只要北方平定,南方一部分势力势必也不敢再轻举妄动。”

    因为能够看到,近年谋反的事件特别多,而百姓的骚乱只有那么一两起,而且很快就被平定了。

    大多叛乱的都是掌权的官员。按照数据来看,就是北方叛乱之后,□□立马增加了的。

    这就说明,南方那些家伙都是有样学样。

    就是因为政府被北方打败了,不但军内丧失了信心,还有些不自量力的人的野心也被勾了起来。

    虽然这些叛乱不至于让朝廷根基动摇,但是多了也实在让他们有些招架地疲惫了。

    况且地区叛乱,必定要招兵要吃粮食,要给工钱。百姓生活在兵燹之下,是很痛苦的。

    这玩意儿久了,只怕谋逆的不只是官员,百姓估计都要加入了。

    “咳咳。”周帝捂嘴咳嗽了两声。

    入秋了,周帝每到换季几乎都要病一场,身子太弱却还是要坚持理政,实在也难为他了。

    “众爱卿还有什么说的没有?”周帝向在场所有人看了看,问道。

    在场众人闻言,纷纷附和云舒的话。

    周帝于是点点头,说道:“既然如此,这场战役必定不能只是防守,也不能只是打胜利,必定要大获全胜才好!”

    可是如今朝内除了没有文方面的人才之外,武将也实在少得可怜,许多有过历练的将士都被派到地方去练兵了。

    不止北方要重视,南方的安全也要时刻看顾。这会儿很难说会在哪里再来一场叛乱。

    这会儿其实兵好调。因为扩充兵力之后,这两年朝堂内怎么说也多了十来万的兵力。但是将是不好调的。有才能的将领实在太难找了。

    这种事情其实不好跟文官商量,如果要聊,必定文武官都要在场。

    如今入秋了,离冬天也快了。

    周帝一边想着说过的话,脑海里一边闪过可以用的武将人才。

    这事儿一时半会儿也安排不好,天色渐晚,太监过来提醒周帝吃饭,周帝就先让云舒他们回去了。

    这日云舒回去之后,京都内又有几个文人被抓去砍了脑袋。

    其实他们也并没有做错什么事情,就是不太能管的住嘴,说了一些对国家消极的话。

    有人说近年国内外战、内战轮番上阵,几乎没有哪个城池是不见过鲜血的。

    还有人说,大概是要亡国了吧。

    这些话传到了上头去,那几位就被抓了起来。

    春生秋杀,秋季是个杀伐的好日子,因此那些人被抓起来之后,正好秋后问斩。

    被这么一通雷霆手段搞过之后,云舒觉得自己在跟朋友作伴去春满楼的时候,在胡梯上听到的嘈杂的声音都变小了许多。

    第116章

    “近日不太平, 连说话声音都不能大,咱们以后还是不要在外面聊一些朝廷内部有关的事情了。”方衍在桌上喝着酒道。

    他其实是不太赞同朝廷这种做法的,毕竟之前被抓了砍头的都是文人,文人多少都懂点儿政治。

    朝堂自开国以来, 似乎就没有这样严重禁止过文人讨论政治。

    云舒说道:“如今正是关键时刻了, 眼看就要冬季,年前我们商讨过, 北方另外两个藩镇也是蠢蠢欲动, 一旦联合, 有样学样的南渡黄河, 京都又在不远处, 很容易就又要受到威胁。近来南方又经常闹事儿, 皇上正忧虑这些儿呢。那些被抓的人也算是正好撞到了木仓口上。”

    方衍闻言,神情认真了几分:“你在朝堂人脉广, 知道的也比我多, 北方究竟是个什么情况,你多和我说说啊。”

    云舒摇着头说道:“知道的也不比你多多少,就是恐怕近年冬季又有仗要打。只是如今咱们的胜率还是大的,新帝励精图治又有远虑, 是比先皇要能耐的。这次咱们大概是不需要再难逃了。

    之前逃得如此狼狈,今年必定要打个胜仗才是事儿啊。仗还没打,不能先输了气势。将那些人砍头做得是严重了些,这也是无法儿的事, 毕竟天子之威是没有多少人能承受的。”

    方衍听了云舒的话,这才只能无奈叹一口气。

    “这也是说呢, 谁叫文人都说, 士可杀, 不可辱呢。能给个痛快,也算不错了。”

    随后,方衍又看了桌上众人,除他自己外,只有云舒、云安,还有才亲近不久的笙歌,心中一时越发酸涩起来。

    “这些朋友们,也都走的走,散得散。幻海跟云璟都到地方赴任去了,博文又是个想不开的,总觉得大家疏远他,渐渐也不跟咱们来往了。将来,是不是连咱们也都要散了呢?”

    云舒安慰他道:“世事无常,不过人有悲就有欢,有离就有合。我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明年怀谦大概是要回来了。”????

    怀谦是云璟的字,许久没有提起来,光是从回忆上,这个人都已经同他们遥远了。

    “哦?”方衍听了这个,才来了些精神,“当真?你又是怎么知道的?”

    云舒其实有些邀功的成分在,笑着说道:“陛下深感朝中人才匮乏,我就建议让怀谦回来,皇上觉得他是当初被先帝贬斥的。虽然很好,然而也不好马上召回,想等一两年再说。皇上既然不排斥,那么想必是很有盼头的,我想要是皇上自己想不起来,等明年我再问一句,也就八九不离十了。”

    “慎之,真有你的!”方衍真心为云璟感到高兴。

    之后几人又在餐桌上聊了些天南海北的事情,也会聊朋友的来信,会挑共同的话题,不过政事方面,由于酒店并不隐蔽,也就没有再聊过了。

    深秋的时候,京都就下起了雪,到今冬,黄河的水已经结冰到可以让上百人同时经过也不会裂开了。

    正如他们所料,北方的另外两个藩镇重新上演了之前那强大藩镇的作风,南下攻打京都,借口则是皇帝之前反对他们扩军的一道旨意。

    正常来说,国内军队只要用来防御边境就够,北边的军队其实已经远远超过了防守的军队数量,周帝反对他们扩军是在情理之中。

    这也可见他们对中央的轻视了,毕竟他们可是连理由都懒得去想了。

    这次南渡没有想象中的这么简单,朝廷派出之前能打的猛将,笙歌作为能打的小将领,自然也被派了过去。

    朝廷的军队一开始只是简单地防守,可是打着打着,渐渐地占据了优势,甚至打到了黄河以北。

    初春的时候,冰还未化,朝廷军队就打到了北方去。

    周帝对此十分高兴,虽然现在财政多为赤字,然而还是有之前的积蓄。有的地方抠一点在所难免,然而对于这次武将的嘉奖却是无法轻视的,因此周帝大手一挥,大肆嘉奖了所有立功的将领一番。

    虽然这一场战是大获全胜,但是不确定就只有这么一场战争需要用到武将。

    人家是刀尖上混日子的,自然要享受比寻常人更多的有待。

    现代的烈士会受勋,这便是世代的荣誉,男人的最高理想“封狼居胥”,受勋一等功,就是一个军人的“封狼居胥”了。

    而且烈士后代还享三代高考加分,这就更不要说古代了,重大将领,是直接封爵,给土地、金银、宅院,出一个重要将领,就不要说三代了,这简直关乎后代几辈子人的荣华富贵了。

    春后,黄河归位,补给跟不上,只好退兵到黄河以南,黄河就成了一条分界线,将三大政权跟中央划分了开来。

    不过一输一赢,也算是打了个平手。

    从此,中央政权再次地重新掌握了话语权,这年开春之后,南方地区原本蠢蠢欲1动的势力也变得安静了许多。

    周帝大喜,从此以后,所有在朝官员都放心了许多,至少短时间内,各地政权应该是不会再对他们发起挑战了的。

    “这次获胜,只是小小的一件喜事,咱们将来还是要向他们发起挑战!将北方三镇收复!”说着话,周帝又重重咳嗽了几声。

    &amp;lt;div style=&amp;quot;text-align:center;&amp;quot;&amp;gt;

    &amp;lt;script&amp;gt;read_xia();&amp;lt;/script&amp;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