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44a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书香世家(科举) > 书香世家(科举) 第97节
    之前云舒是觉得,反正如今世道不好,加上居住环境变小了不少,能节省就节省。

    不过如今带来的是个小孩儿,这么小的年纪,管口饭吃还是不难的。如今收留了这孩子,也就当作积德行善了。

    第106章

    调兵之后的三条战线依旧维持着。目前朝廷重点放在西北方向, 只要郑国梁国消停了,那么他们接下来也就能重点反击了。

    秦越那边也很不错,刚过去,首战就胜利了。

    他们的打算是联合羌国, 一起攻打郑国、梁两国, 顺便从内部让人破坏掉郑、梁两国的关系。

    本来云舒他的计划,是让间谍分裂郑、羌的关系, 然后拉拢梁国。

    从目前的效果看来, 郑、羌的关系虽然确实有被破坏, 然而梁国的胃口大, 不想要跟他们周国好好相处, 最后还是偏向了郑国。

    郑国打了败仗, 之前输给周国,本来就一直想要找机会再打回来, 然而奈何他们之前的仗打得很失败, 一时之间没办法反击。

    如今梁国有意拉拢,周国内部北边又忽然搞分裂,自然他们就认为这是一个分割掉周国的好时机了。

    至于羌国,原本羌就是小国, 加上他们又不是很信任郑国,所以这次干脆郑国跟梁国就没有带羌国玩了。

    如此一来,羌国原本就是一个小国,见到郑、梁连周都敢打, 那倒时候要是周亡了,两国是势必要找他们一个小国家的麻烦的。

    羌国本就无根浮萍一般, 十分不安。

    这会儿周国愿意交好, 羌国自然愿意, 在这之前,他们甚至是想过要不然上赶着认周国做个爸爸的。

    现在周国愿意给他们一个友好国家的地位,自然也尽心尽力,虽然不多,也出兵跟周国联合,给了郑国一个不小的压力。

    梁国见郑国被拖住,自己在前面冲,消耗大量兵力,况且本来他们两个国家合起来还没有一个周国有钱,现在战争打了小半年,眼看经济撑不住了,就想着猛攻,赶紧杀到周国,然后把周国的财产抢掠一番。

    对于梁国的猛攻,周国也有所预料,好在前线兵力足够。在打了两场胜仗之后,就干脆躲在里面,靠着一个“拖”字,准备把他们给耗死,耗到他们经济不行,粮草无法供应,到时候还不是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然而西北战线很有战略十分能维持。可是太子跟周帝这边的两条战线却应付的十分吃力。

    这么大规模的调兵行动,自然是瞒不过北方的眼线的。因此在知道这边调兵去了西北之后,北方对着他们就是一通猛攻。????

    小半年的时间,他们的规模已经增强到了十几万,其中不乏山贼匪类,还有狱卒,以及过不下去日子了的流氓、百姓投靠,壮大的速度比云舒他们正规途径招集军队要容易多了。

    靠着一路搜刮百姓的物品,以战养战,虽然战术混乱,然而总是能够给正规军队沉重一击。

    之前增兵不久,夏季增兵秋季还没到,云城那边居然又来要求太子殿下调兵了,并且周帝还斥责了太子殿下一番,说他之前给的兵力不够强壮。

    云舒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差点儿要冷笑出声来。

    这会儿谁都知道士兵的重要性,好兵要全都给了周帝,那这边的安全要怎么维护?

    周帝这会儿来要兵,态度好一些,或许挤也要挤出一点兵力给他。

    然而他又是这样指责的态度,太子自然知道,原来他父皇已经对他是怪罪的想法了。

    那么即便再给兵,只要周帝附近有臣子说他两句坏话,即便是好心给兵,也不能够讨到什么好话的。

    于是云舒他们连劝都不用劝,太子直接书信一封,说着急这边也困难,实在抽调不出兵力,于是就没有给兵。

    其实太子在信上也没有说什么谎话,他说的也都是实话。本来就没有兵能调了,北方猛烈加大攻击是连带他们这里也被猛攻了的。

    那一群虽然是乌合之众,然而因人逐渐多起来,队伍越发庞大。????

    又加上已是叛军,不弄死皇帝跟太子那也是死路一条,他们都是光脚的,自然不怕穿鞋的,于是打起仗来根本就不要命。

    那边的将领能够一路打过来,显然是很有带兵的头脑的。有用的人才不止云舒他们这边儿有,对方也有很多能战能谋的。

    因此他们这边应付起来实在困难,只能等着西北平定,然后再打下去,目前最主要还是以防守为主。

    然而西北那边出来的战略就是耗着郑、梁二国,想必等到今年冬天之后,就能见效。

    这会儿正是僵持的时刻,又不可能将那边的军队忽然抽调过来。

    云舒他们自己撑着是困难,大家具体也不知道皇帝那边究竟是什么情况,甚至有人怀疑是皇帝担心太子手握太多兵权,故意想要削弱。

    毕竟都是一样的军队,皇帝那边的军队必定已经比他们这边优良了,又数量多,都是打仗,怎么三个月还不到,那边才过去两三万的兵,这会儿又来要了?

    由于消息的闭塞,云舒他甚至也是这么认为的。

    这日大家一致做出反对调兵的决定后,又讨论了一下,皇帝会不会因此废除太子的事情。

    最后给出的结论是,太子殿下如今手里握着权力,兵在他手里,如果皇帝真的要废太子,那么就走大家最不想走的那一条路就好了。

    毕竟大家现在的想法就是江山不能落到二皇子手里,首先大家站在太子阵营,多少是讨厌太二皇子的。

    其次现在他们的能力确实能够跟中央抗衡一下,自然,是在西北地区部队没有办法被调回来的前提下。

    最后,大家都很清楚,如果二皇子即位,那么他们一定吃不了兜着走,伸头一刀,缩头也是一刀,那么不如痛快一些,让兄弟两个打一架,谁赢了谁做大哥。

    自然大家这会儿还是反对父子兵戈相向的,更多的是想着如何做掉不分长幼的二皇子。

    谈论的时候,也都文邹邹的,谁都是这个意思,然而谁都没把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

    因为长幼有序是儒家所提倡的,然而伦理纲常也是儒家必须遵守的,父父子子,周帝是太子的爹,这一点是事实,太子能反了他弟弟,但是不能反了他爹。

    这便是,老学究们的血泪了,自己认的祖师爷,就是死也要捍卫。

    大家下好了决定,然后云舒回家。每天他们要讨论的国事都很多,云舒今日讨论完,回家的时候已经是黄昏了。

    要入秋了,今年夏季炎热,下午的街道都闷闷的。云舒坐在车里,用宽大的袖子给自己扇风,真希望这会儿来一场及时的雨,将这闷热一扫而空。

    云舒的家离太子的府邸近,很快便到家了。

    这边从外面出来,十三四岁的幸恩就从外面拿着一封信小跑了过来。

    云舒见他没头没脑的,见到了人也不叫唤一声,便叫住他,“幸恩,傻小子跑什么呢?”

    幸恩闻言,转过来身子来一瞧,发现是云舒,这才又跑到云舒跟前,叫了一句:“二爷。”

    云舒朝他点了点头,问他:“你手里拿的什么?”

    幸恩说道:“外头来的信,官儿叔有事儿走不开,叫我去拿来的。”

    幸恩便是之前被林氏收留在家的小乞丐,他家原本也是京都的,一家六口,家境原本还可以,后来逃难途中父母死了,家里钱花了个精光,哥嫂两个还有自己的孩子要养,就把他丢了。

    幸恩流浪了几天,就把自己折腾的差点儿死掉,后来林氏捡了他,就让他在家住下,做个跑腿的小厮。

    这小子原本姓李,单名一个兴字。

    林氏后来让云舒给他起了个名字,至于姓是老祖宗给的,依旧让他姓李。

    云舒觉得这小孩儿幸运,又希望他能记住是顾家人救的他,让他长大了不要做忘恩负义的事情,因此叫他幸恩,幸运的幸,恩情的恩。

    云舒后来也大概明白过来,为什么可怜的乞丐这么多,林氏偏偏要捡了幸恩回家。

    原因是幸恩年纪十三岁,整个人长得斯文,身世可怜,为人看着又乖乖的。

    这跟当初刚穿越过来的云舒实在是太像了,光站在那里,身量像,气质也像。

    这毕竟是像儿子的人,林氏自然就很容易对幸恩起了恻隐之心。

    云舒从幸恩手里拿了信纸,见上面是李大人那边儿寄来的信件。他朝幸恩问道:“你认识字儿么?”

    幸恩停顿了一会儿,说道:“上过一年学,有的字认识,大多字不认识。”

    云舒点点头,道:“这信我拿了,你一会儿去跟你官儿叔说一声就好了。以后闲了没事儿,找你吉祥哥学学字儿。多学些东西总没有坏处的。”

    幸恩晓得云舒这是为他好,因此乖巧地点了点头,对云舒说道:“谢谢二爷。”

    云舒揉了揉他的脑袋,说道:“没事儿,以后走路别那么不看人,就这么一溜烟跑过去了,我叫你还来不及,你人就要不见了。”

    幸恩应了一声。

    “去吧。”云舒正好也在意李大人那边儿发来信件的内容,没工夫同幸恩多聊什么,就让幸恩自己玩儿去了。

    这边幸恩慢跑着离开之后,云舒回了自己的屋子,也不等月儿他们来替自己换衣裳,一进屋就拆开了信封,然后找了个椅子,坐下认真看了起来。

    前面先是问好,云舒觉得这不大对,因为口吻不像李大人的。

    结果细看一下,就发现这是李茂写来的信件。云舒心里略升起些不详的预感。

    顺着看下去,里面的其余消息已经不令他过多在意了,只是李大人去世的一点,让云舒喉头哽咽了起来。

    月儿刚找了家里穿的衣服,想帮云舒换一下衣裳,结果就见云舒一双眼睛忽然变得通红,像是要哭的样子,顿时就有些慌。

    “二爷,怎么了?”

    云舒闻言,只是手里死死攥着信,眼泪一滴滴落下来。

    然而又不想被女人瞧见他哭泣的样子,因此只是摇着头,事宜着急没事儿,然后将另一只手抬起,尽量遮挡着眼睛。

    他记得自己上次流泪,还是看到姐姐被王家人虐待的时候。

    其实他以为自己跟李大人的感情并没有那么深,虽然受李大人栽培颇多,然而他们之间的关系更像是一种交易。

    李大人帮助云舒上位,云舒发达之后,只要有机会就会报答李家的后人。

    然而他实在也不得不承认,李大人真的是一个很厉害的前辈。

    其实依照他一生为这个国家做的事情来看,他的晚年不应该是这么辛苦,他是最有资格寿终正寝的人。

    然而他却中年丧子,晚年因为孙女而颜面扫地,接着又被迫离开京都,狼狈南逃,最后客死异乡。

    云舒这边动静大,闹得圆儿也过来了。瞧见云舒一直哭,两个丫鬟都十分担心,却也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儿,以至于云舒哭的这么惨。

    圆儿有些慌地问他:“莫不是大姑娘那边出了什么事儿?”除了亲人,谁还能这么打动云舒呢?

    “不是。别多想了。”云舒找出了帕子,一边给自己擦眼泪,一边对着二人解释。

    两个丫鬟都不知道云舒是怎么了,然而想着只要不是自家的事情,那就不算是太坏的结果。

    毕竟她们只是顾家的丫鬟,又不是太太,若是家里发生了什么大事儿,顾云舒完全没必要隐瞒她们。

    这会儿也不好从云舒嘴里问出什么来,月儿跟圆儿只好去打水端茶,想让云舒自己一个人缓一缓。

    一会儿还要去见太太跟姑娘,想来云舒也是不想让家人担心的,一会儿肯定要整理,这便是她们能够帮着做的事儿了。

    云舒也是情绪一下子上来了,哭了不到一刻钟便稍稍冷静了下来。

    可能同在官场,云舒也渐渐体会到了李大人的不容易。他知道自己终究会走上李大人的路,为这个国家鞠躬尽瘁。

    不能说是替自己悲哀,至少他多少能够跟李大人产生共鸣。

    因为有了共鸣,所以在旁人看来正常的悲伤,在他而言就变得极度悲伤了。

    缓过来之后,云舒才让丫鬟伺候洗漱。

    &amp;lt;div style=&amp;quot;text-align:center;&amp;quot;&amp;gt;

    &amp;lt;script&amp;gt;read_xia();&amp;lt;/script&amp;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