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44a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书香世家(科举) > 书香世家(科举) 第91节
    即便将来国土能收复,可弃城而逃这件事儿,终究回成为他为官生涯中最大的耻1辱!

    虽然活着,却倒不如不活着的好。

    云舒不会跟一个封建国家共情,但是身为一个男子,这样被人像是撵狗一样地撵着走,落荒而逃的感觉可一点儿都不好。

    他隐隐还记得上辈子,自己第一次听说霍去病的故事的时候,也是极其向往封狼居胥的荣耀的。

    那会儿他因为身体的原因,无法报效他所热爱的国家。可如今呢?他反问自己。

    可回答,便只是无言以对。

    队伍一路向南,走了几日的路程。

    下午队伍停下整顿休息,家里下人支起锅碗,正在烧煮东西。

    一天里只有这会儿他们能稍微吃上点儿自己做的热乎汤面,其余时候都是啃干粮。

    云舒坐车坐得累了,下去松了松筋骨。

    顾淼自从拿到了一把小刀之后,就经常下车用磨刀石打磨。也没见她用刀,但她就是爱磨刀。

    小刀的大小也就是比现代家用的那些水果刀略长一些,这是云舒专门让笙歌去准备的。

    铁器管得比较严,云舒找关系弄来的不多。

    除了云舒、云安、笙歌、顾腾霄他们手上有刀之外,其余家里男人只有升官两个下人有略长的佩剑,平时也不会拿出来。

    家里女眷用的是短刀,直接佩戴在身上。

    至于顾云璟那边,也是有这些准备的。

    云舒到了妹妹面前,想着跟她说会儿话。

    顾淼见他过来,用清水洗干净了短刀跟磨刀石,对云舒问道:“哥,你说这会儿京都被攻占了没有?”

    “差不多了吧,按照他们行军的速度的话。”

    “哥,究竟为什么我们会打不过他们?”

    云舒轻轻叹了一口气,说道:“这有许多原因,有时候败仗并不只是一个原因造成的。最主要的,还是军队不行了。”

    就像清朝的军队,清末八旗军的战斗力就像是绣花枕头,最后还是要靠募兵支撑。

    云舒有研究过,每个国家朝代的更替,跟军队的制度有着一定的关系。

    每每国家从府兵走向募兵的时候,基本都是国家出现危机的时候。而府兵强胜,却没有足够的利益基于他们的时候,也容易遭到反噬。

    现在他们国家的军队制度,就是已经从府兵,逐渐转向募兵了。

    在这样惨烈的几座城池的代价下,原本奢靡繁华的国家上下,总算是被狠狠抽了一巴掌。

    他们的军队不是不是不行,是压根儿就没用。软柿子,一捏就碎。

    一路打,却一路都打不过。

    这种时候,已经没有办法去依赖世代世袭的军籍人员,而只能转向招募民间部队训练了。

    军籍人员,训练他们是不需要发钱跟一些武器战马的,因为他们是世代当兵,国家给他们发了田,平时不打仗他们可以用这些田亩养活自己。

    然而招募的军队基本都是农民,养他们是需要给工资的,这就是募兵跟府兵的区别。

    如此一来,招募士兵必定要有很大一部分的财政支出。

    云舒算过,按照国家目前的情况来说,还是能够维持的。

    毕竟几十年的无战事,让整个国家都收敛了许多的财富。

    按照云舒的统计,只要接下来南方养着的那几支军队能将战乱平定,即便是大量的支出,财政也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

    说到南方的军队,这几日云舒的脑海里总是想起秦越的身影。

    如今他成为南逃之人,不知道再见秦越的时候,他会不会嘲笑自己,或者不愿意同他为伍呢?

    兄妹二人正凑在一起说着话,云舒跟妹妹分析着局势,这边食物很快就做好了。

    云舒跟妹妹就坐在外面喝汤,林氏忽然从车上掀了帘子让顾淼上车去。

    母亲的顾虑也正常,她觉得顾淼一个姑娘小姐,就这么坐在外头吃面聊天,给别的男人瞧见了,不但不雅,而且还是一种吃亏的行为。

    在林氏的眼里,未出阁的姑娘只要叫人多看两眼,就是吃亏。

    顾淼被林氏说得受不了,只好听话地上了车去喝汤。

    云舒这边在外头吃完了之后,简单漱口擦手,然后队伍又重新开始走了。家里下人也连忙收拾着跟上了队伍。

    过了几天,京都前两天沦陷的消息就传了过来。这也是意料之中,所以云舒他们也没什么好惊讶的。

    唯一能够引起他们情绪变化的,那便是那些反叛者的态度太过嚣张。

    虽然皇帝已经不在京都城内,然而京都还是那个京都,权力的象征。

    听说他们到处掳掠、抢杀,同他们所经过的任何城市一样,一点儿素质跟规矩都没有。

    云舒听了心中气愤,有时候真希望自己是个武官而非文官。这样他就能带着一方军队,跟那些天杀的东西们战个输赢!

    便是最后死于他人之手,也比这样窝囊地逃窜要强许多!

    周帝为了避免被追上,知道消息之后,这几日南逃的速度加快了不少。

    逃到一半的时候,如今有两条路可走,一条去往云城、一条通往云舒他们家的凤城。

    云城是鱼米之乡,靠海,经济繁荣,是个歌舞繁华地,素有小京都的称号。

    而且渔业、盐业、交通都很发达,城池牢固,且那附近几座城都有大量军队驻扎。

    而凤城省城是战略要低,在国家的中心位置,几乎是不管打去哪儿都绕不开的。

    相当于是中国古代的湖南、湖北,安徽这些地区。

    在去哪儿这件事儿上,原本就已经商量过,许多人都给出了想法。然而最终周帝拍板,他是要去云城的。

    于是就有大臣提出了建议,总要保留一条后路,因此提议让太子去凤城,皇帝自己去云城。

    皇帝想了一晚上,总算答应了这位大臣的建议。

    于是随行的军队就被分成了两股,一大股是皇帝带走,另外一小部分是太子带领。

    太子的党羽自然是要跟着他走,然而离谱的是,太子居然在临走的时候,忽然向皇帝提出要带走顾云舒。

    对于太子提出的这一要求,说实话云舒也是比较懵的。

    毕竟,何苦呢?好容易有一个可以向皇帝提要求的机会,要点什么不好?要他一个区区五品官?

    况且,云舒还不是站在他这一边的。

    自然,跟云舒一样懵的大臣们也有许多。只是大家都没来得及去猜,皇帝大手一挥,就将云舒分派给了太子殿下。

    这样一来,云舒即便不想参与党争,也被自动划在了太子的圈子里。

    周帝下令,云舒也没有驳回的可能。于是也不浪费口舌,拖家带口去了太子那边。

    从此皇家父子分别,云舒跟云璟他们兄弟分别,各自奔向各自的前程去了。

    上路之后,到了大中午,大家都吃过了干粮。云舒忽然被人叫了过去,说太子殿下要找他说话。

    云舒早已经料到这一点,太子殿下并不是个糊涂的人,不可能因为一时好玩而将他留下。

    既然太子殿下向皇帝索要了自己,那么必定有他自己的原因。

    即便云舒猜不透是为什么,不过至少可以肯定,一定是因为他有用。至于有什么用,这一点云舒还是没猜透。

    不过他也不着急,想必太子定然会告诉他。

    很快,云舒被人带到了太子殿下的车马内。

    太子殿下就坐在车中,他看着像是正在闭目养神,那双睿智犀利的眼睛被遮盖住,此时的太子殿下就像一个温润尔雅的大叔。

    云舒到了之后,规规矩矩行礼,然后就这么跪坐在车内。

    太子殿下没有发话,他也不敢擅自站起来。

    之后,过了约有半刻钟的时间,休息着的太子殿下总算有了动静。

    云舒此时是低着头的,只能听见前方有声音说道:“听说凤城的风光很好,虽然不及云城,却也是个富庶之地。你在那里久待了,必定知道不少那边好玩的风景吧?”

    云舒见他这么问,心想古人真麻烦,有事儿不说事儿,偏要先谈别的。

    在心里叹了一口气,云舒于是说道:“回殿下,臣虽然生在凤城,却只在凤城短短待过几年,小时候也不敢走远。长大后回到凤城又一心只想着考试,并没有尽情在山水间玩闹过。对于凤城,倒不如京都熟悉。”

    “哦?还有这么回事儿?那么你之前都是生活在哪里的?”

    云舒不太相信太子殿下没有查过自己的经历,不过人家问了,他也只有回答的份儿。

    “回殿下,早年的时候,臣都是在燕城待着的。”

    “燕城,可是还要往南走?”

    “是。”

    “本宫说什么,你不必只回答我问的话,可以多同本宫聊聊天。”

    云舒很想回他一句“国难当头,臣,无心聊天。”,然而想一想又觉得必定会惹了身前的人不高兴,于是改了话,说道:“臣有一事想要问殿下。”

    第100章

    太子殿下淡淡一笑, 像是看待一个亲切的晚辈般看向云舒:“想问本宫为什么向父皇要你?”

    云舒点了点头,说道:“殿下想要什么样的人才没有,何必大费周章。”

    太子殿下毕竟是个久病的身子,今日足够疲倦了, 于是也谈不上什么威严, 只是将手倚靠在了垫好的高枕上,将脑袋侧歪了过去, 撑在手上。

    他声音很轻地对云舒说道:“你说说, 北方敌人南下, 接下来究竟该如何, 才能止损、拿回之前的土地?”

    云舒正好这几日都在想这仗究竟该怎么打, 于是将自己内心所想说了出来。

    “还是要有猛将, 没有能人究竟还是不行。敌方这段时间胡乱扩充军队,质量必定也不是很高。首先咱们要守住城池, 只要拖延久了, 敌方内部必定产生矛盾。

    他们一路过来,做的坏事儿不少,民心尚且在我们这里,我们只是兵不强, 但仍旧是正统。即便敌方确立了政权,他们也不长久。只是不知道南方练兵究竟有没有能打得过的,守得住的强悍军队。”

    随后又想到如今国内有两条战线,于是说道:“咱们的时间也不是很多, 西北方向也要加急派去援军,否则赶走了豺狼又来了虎豹, 那就不好了。而且西部地区多是春后来犯, 这么冷的天气那边儿如何打仗?定然是有所预谋的。

    如此说来, 说不定北方还勾结了郑、梁两国。若臣的猜测没有错,那么只要能将北方敌人赶回黄河以北,那么西边自然也就安全了。暂时安全。”

    &amp;lt;div style=&amp;quot;text-align:center;&amp;quot;&amp;gt;

    &amp;lt;script&amp;gt;read_xia();&amp;lt;/script&amp;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