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44a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书香世家(科举) > 书香世家(科举) 第23节
    【作者有话说】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晓*瑞、jc 1个;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我每次写“舒哥儿”的时候,总想到&amp;quot;sugar,yes please&amp;quot;!

    第26章

    九月初, 他们这一片儿像是炸了锅。因为光镇内就中了两个举人,一个是王奔,一个是王奔的同窗,方衍。

    报子是去了王家传话, 但是这消息走得很快, 没过一天,云舒他们就得到了消息。

    也是当日, 王家的下人张妈过来了他们顾家。

    “老太太的意思, 还是请奶奶回去, 接下来家里忙了, 还是要请奶奶多把关。”

    顾晴早有归心, 一见张妈过来, 便已经十分动摇了。

    林氏就站在女儿身边,像是给她撑场面似地说道:“那么, 让姑爷纳妾的事儿又怎么说?”

    张妈一愣, 面上露出为难的表情。显然这个问题并不好回答:“老爷太太说,等奶奶回去再商量。”

    林氏冷笑道:“既然叫你们奶奶回去,就该拿出些诚意来,就派个做不了主的仆人来像什么话?你去回你们家太太, 我这里只有两点,王家只要同意,你们奶奶不用人来请,保管立马就回去了。”

    张妈低着头说道:“您说。”

    林氏说道:“第一, 当初你们奶奶当了嫁妆拿给娘家的事儿,是我们顾家借她的, 如今既然已经连本带利全数还了, 这事儿便不该再被反复提起来。”

    张妈笑道:“这话好说。”

    林氏见她如此, 便说出了第二个最关键的条件,“第二,你们少爷是读书人,怎么都读过那么些书,从来没有哪个读书人家这么磋磨正妻的。

    我家姑娘出阁后也给你们王家生了一个丹姐儿,如今才一年过去,总不能这么迫不及待地就纳妾吧?又不是无所出,该有的尊敬总要给她。”

    张妈连忙点头道:“是是是。”

    林氏于是笑道:“因此在嫡子出生之前,妾,还是不能纳的。”

    张妈闻言,又憋着说不出话了。

    “这......”

    “哼。”林氏看见她那副龟缩的模样,便知道这事儿还没那么容易。

    “这我不能做主啊。”张妈犹犹豫豫地说道。

    林氏面上放出轻松的姿态,说道:“那容易啊,我也不为难你。你去让你们家能做主的过来。”

    张妈听到这里,知道顾家的态度,这一天就是耗在这里也不能将顾晴带回去了。

    张妈来的时候就已经有了想法,知道这事儿多半不成,因此也没怎么气馁,只是规规矩矩问了林氏好,然后便回了王家。

    林氏见张妈从家里离开,这才有些生气地说道:“叫个仆人来请,王家就是这么个态度。”

    顾晴软弱,其实已经很想回去,然而又觉得母亲说的、做的,都很给她撑脸面,因此也就没有多说什么。

    自然,她也愿意风风光光昂首挺胸回婆家去。便也就放心将事情交给母亲来做主了。

    就像母亲说的,王家还真的能忙得过来么?

    她婆母就管着一两个下人的家,而他们顾家,当初繁盛的时候顾晴可是被母亲教着管过几十上百来人的!

    起初,顾晴也是这么坚信自己会被王家态度端正地请回去。

    只是有个变化她并未聊到,那便是丹姐儿忽然在两日后生了一场病。

    这会儿顾晴自然是坐不住的,一听说女儿病了的消息,便火急火燎地回了王家。

    林氏虽然心疼女儿,但外孙女儿她自然也是心疼的,手心手背都是肉,最终也是无可奈何。

    直到顾晴将丹姐儿照顾好了,王奔也即将回来了。

    王奔纳妾这事儿就仿佛是不了了之了,如今“主角”即将要回来,林氏掐着日子算时间,云舒总觉得她还是不会善罢甘休。

    等姐夫回来了,估计又是两边难做人,云舒光是想想都替姐姐姐夫头疼。

    九月中旬,姐夫乘船而归,定好下旬办酒宴,顾家身为姻亲,自然是在被邀请的行列。

    一时间宾客纷至王家,不但他们家的门槛换了一副新的,连下人都多买了四五个。

    就这样还不够摆宴那日招呼客人的,还要多花钱请邻里帮忙,这才堪堪将客人都照顾妥帖了。

    不过也亏得王家亲戚少,否则这会儿估计再来二十个接待的,还要人手不够。

    顾晴也不愧是林氏手底下教出来的,身为女主人她十分得体,十几个人在她手下,被安排得妥妥的,一点儿不见忙乱。

    顾晴招呼着各地女眷,这会儿到了云舒他们这边:“弟弟,你们在这儿吃好啊。”

    此时男女桌是分开,云舒跟云安年纪大了,不好坐女眷那一桌。

    顾晴过来看看弟弟,很快也要回女眷那里去了。

    云舒跟云安见姐姐过来,说了两句话。

    等顾晴要走的时候,云舒叫住了姐姐,对她说道:“之前为姐夫纳妾的事儿母亲心里还过不去,要不然两家人找个时间说说吧?”

    顾晴忙得晕头转向,云舒的话她也不知道听进去了没有,只是点头道:“我省得。”

    说完,又忙着去招呼女眷了。

    王家置办酒席倒是很舍得花钱,镇上相熟的人家也都肯捧场,几乎是桌桌都是满席。

    王奔忙得什么似的,也是到处跟人打招呼,还有许多人来劝酒,他几乎都喝了。

    好容易有休息的时间,转到妻弟这一桌来说话,也顺便休息一下。

    云舒见王奔已经微醺了,说道:“姐夫少喝些,听说你前儿刚回来伤风还没好全呢。”

    这会儿他也不好跟姐夫提他娶妾的事儿。场合不对,聊起来叫人听见了,人家也只会觉得是顾家人不懂事儿。

    如今姐夫不再是个小秀才,而是个举人了。

    太1祖皇帝开国的时候就立下了规矩,“非科举,不得与官”,原本在上一个朝代的时候,科举还只是平民一个做官的途径。

    然而那会儿寒门比现今还难出贵子,大部分官职依旧是贵族垄断。

    前朝贵族专政,一些地方官员权力过大,这才导致亡国。

    本朝太1祖又是草莽出身,因此对平民更加同情,科举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权力扩大,也是在本朝开始,科举取士成了最重要的选官制度。

    由于大部分官职都只能给科举出身的人来担任,而全国考试选出来的进士可以说是“供不应求”,这就导致原本不能为官的举人,在本朝也有了可以做官的权力。

    因此王奔虽然还不是官,只要他愿意,做个县太爷肯定是够了。

    镇上的人,谁都知道这一点。话说“破家的知府,灭门的知县”谁不敬畏官员呢?

    云舒家里虽然书香出身,可那也是祖上做过官,他爹没有做过官,他们家目前也没有官。

    他们顾家只有远方的亲戚还在做官,可也是天高皇帝远的。

    真要叫人对比,这会儿大多数人只怕还觉得王顾两家的亲事,是顾家高攀了些。

    况且本县的知县就有两房妾室,这样说来,那王奔不过纳一个妾,合情合理了的,云舒他们要闹,反而是他们的不是了。

    因此云舒并没有在席上说关于姐夫纳妾的事儿,只是劝着姐夫少喝点儿酒。

    “咳咳,没事儿,舒哥儿我今儿高兴!不止为我,前阵子北方打仗,将那些牧民一通好打,国家兴旺,兵强马壮,我高兴!”

    云舒闻言,只是浅浅一笑。对于姐夫说的“兵强马壮”这一点不敢苟同。

    前阵子打仗的事儿,云舒也听过了。其实派出去打的还是五十多岁的老将。

    云舒穿越过来的国家,拥有的版图还不到半个华夏那么大,朝代也是他未曾听过的。

    对于西北方的游牧民,国内给了他们一个“羌”的蔑称,不属于他们如今国家的版图,拥有很小的地界,只是背靠着两个大国,是三个国家的战略缓冲地带。

    因此经常占三个国家的便宜,由于云舒他们国家发展的最好,所以最爱占他们的便宜。

    到了秋冬,牛羊没吃的了,就来他们这儿打劫些吃的,觉得中原人有文化,就把人抢过去。

    他们也杀人,不过大多时候都是抢人,抢粮,行为很是无耻,但因为是过度地带,仗着没有人想要理他们,所以很是肆无忌惮。

    之前高祖皇帝在时很爱打仗,扩大了国家的疆域。那些羌国的人是被打趴下过的,只是时间久了,难免忘了疼痛。

    其实这么个小国,只要过去打的将领不是老眼昏花外加老年痴呆,那打赢是妥妥的。

    不过最近几十年国内无战事,兵马都被养肥了,连这小小的胜利都让人雀跃了。

    国家若有新一代能扛起来的将领,想必这次也不会让一个老将出马打那么一个小小的国家了。

    甚至都很难说他们是一个国家,毕竟羌面积也不过是他们国家三四个省那么大,地域虽然细长,地貌十分平坦,打起来都不用太多的战术。

    云舒上辈子虽然不怎么了解军事,但是看新闻。看得久了,多少能做些分析。

    对于云舒来说,早在知道他们国家派兵的时候,就已经预料到了结局。

    不过在酒席上,云舒身为一个平民,没资格议论政事。他可以夸国家的好,却不能说出这个国家的弊端。

    由于国内常年无战争,上面又挺注重享乐,因此科举内容多是以国内建设为题,很少涉及对外的战争策略,这就导致一些考生的关注点只在国内。

    况且国家延续这么一百多年,又几十年无战事,国民对战争的敏1感度自然都降低了。

    这古代毕竟不像现代社会,大家还能通过新闻、电视,来了解各地的消息。

    华夏国内其实也是无战事,但是边境经常起冲突,仪仗跟武器就成了他们对外展示自己强盛的一点。

    况且即便国内无战事,华夏还要送士兵去维和,都是到那艰难的地方去体验战争。

    那些军中的训练内容,更是看着都叫人觉得苦不堪言,这样,男儿气概方不磨灭,士兵在大战来临之前,才能勇敢地奔赴前线。

    可是云舒目前所在的这个国家,他们的士兵没有什么体验战争的机会,国内武器也一直没有进步,能打的将士还都已经老了。

    可以说国虽然富,但兵不一定强。

    云舒听说过王奔的成绩,虽然中举,但是名次不高。

    省内这次中举不过几十个人,王奔是排在后面几名的,年纪摆在那里,对时局的洞察不那么清晰也很正常。

    【作者有话说】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jc 1个;

    &amp;lt;div style=&amp;quot;text-align:center;&amp;quot;&amp;gt;

    &amp;lt;script&amp;gt;read_xia();&amp;lt;/script&amp;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