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44a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书香世家(科举) > 书香世家(科举) 第22节
    仇二爷并没有跟他说什么陈年旧事, 然而云舒虽然好奇,却也并不为求一个明白。

    他目前对仇二爷的印象又是一百八十度的改观,此时的云舒挺相信仇二爷,他仗义、聪明, 且满身的本事。

    云舒所求, 也不过是仇家的事情不会牵连到他们顾家。因此有仇二爷一句交代的话,这便足矣。

    二人聊过之后, 云舒就没有多做逗留, 很快便告辞出来了。

    到门外, 云舒看了看笙歌跟朱茂, 垂眸说了一声:“走吧。”

    于是三人结伴一同回到顾家。

    下午时间, 云舒他们只是在家里温书。

    朱茂问了几个问题, 云舒看差不多了,便让他自己去背诵, 也没有再多讲, 再多讲些知识点恐怕朱茂不能消化。

    学了一会儿后,云舒他们要休息。朱茂已经是一个头两个大,看着时间也差不多了,便逃似的提出告辞。

    云舒于是送他到村口。不过一路上避免不了被朱茂问仇家的事情。

    云舒便只含糊回答说仇二爷是外乡人, 是最近才搬到那茅草屋里住着的,其余的一概不知道。

    朱茂面上摆出不信的脸色:“你家笙歌都跟他学上剑法了,怎么你们还不知道他的来历。”

    云舒说道:“那只是学着玩儿的,笙歌又没有正式拜师。况且人家仇二爷膝下没有孩子, 我们也不方便过问他的往事,自然对他不那么了解。”

    朱茂见云舒看着不像说假话, 这才停了向云舒打听仇二爷的心思。

    这边儿云舒送完朱茂, 然后回到家中。

    刚进屋, 杨嬷嬷就对云舒说了方才姐姐回家了的消息。

    今日中秋,合该团圆,只是没想到姐姐也回来了。

    云舒闻言,很快便有些惊喜地跑到母亲屋外,说道:“阿姐来了,方才都没有在路上碰到。”

    大步跨进屋里,却发现顾晴的一双眼睛通红,像是哭过。

    云舒愣住,内心有疑惑,也有几分心疼。

    相处久了,云舒对顾家这一家子人已然有了感情,不似刚穿越过来那般,只是轻轻的无奈一下便完了。

    大过节的,能让姐姐从婆家来到娘家,想必是受了很大的委屈。

    顾晴见他过来,便擦了眼泪,叫了他一声:“舒哥儿。”

    林氏见状,对云舒说道:“你去外头吩咐杨嬷嬷,咱们今晚在花园那边儿廊上摆个桌子,小花园子里头边赏花边吃。今晚多备一份碗筷,你姐姐也要留下来吃。”

    顾晴闻言,在一旁说道:“母亲,我还是要回去。”

    林氏没有接她的话,而是对云舒说道:“快去吧。”

    云舒应了一声,从屋里退了出来,然后估计放缓了脚步,一边细听着林氏母女俩的谈话。

    “婆母说,等相公回来就给他纳妾。我当时心想,怎么能这样呢?我生完丹姐儿做完了月子,到如今也才一年,她就这么等不急!公公也是默认的,一句话也不帮我说。我心想,相公之前也同我说,这几年来是不准备纳的。于是就同她说‘相公未必愿意,还是等他回来再说’。

    她便拿话压我,说是我想要看着他们王家绝后!又说我肚子不争气,因我没个儿子,所以那些嫁妆全都贴到娘家来了,要有个儿子,当初怎么会将钱大把大把地往家拿?我气不过,这才过来了,大过节的,我知道这样不好,可是母亲,我太难受了,呜呜呜呜呜。”

    这边又听林氏道:“当初你爹生病,你统共给了娘家十几两银子,前儿你来,不是叫你拿回去跟你婆母说了吗?”

    “说了。有什么用?她心里就是觉得我胳膊肘往外拐,我怎么说也没用。况且我私心也是觉得,娘家也是家,婆家也是家,家里有难,我没道理不帮的。当初将嫁妆往家拿,我不觉得自己有错。说一句不尊上的话,我想那是我的嫁妆,她有什么资格插手管呢?”

    “她想要趁早先给相公定好一户人家的姑娘,然后等相公高中回来就用小轿将人抬进门,来个双喜临门。我想这也不过是假意跟我说一通,答不答应,由得我么?”

    听完故事的来龙去脉,云舒便去厨房找到了杨嬷嬷,将林氏想的安排都告诉了她。

    杨嬷嬷听了之后马上找到笙歌跟吉祥帮忙,她一个人实在忙不过,只能让他们来分担活计。

    云舒是不管接下来的事儿的,说完便回了屋去。

    在屋里,云舒虽然手上拿起了书本,然而心里却是在想着顾晴跟她的婆家。

    原本他是觉得姐夫好,只要原则问题不犯着便好,姐姐在婆家一时受个委屈也正常,毕竟一大家子人过,怎么可能事事如意?

    劝离,如今这个时代,他怎么也做不到。

    可现在想来,这并不是现代。百善孝为先,古人即便愚孝也不会被人说道,但是一旦忤逆长辈,则是不孝。

    纵然姐夫是个好的,对姐姐也算深情。只是倘若姐夫的父母非要他纳妾,那么姐夫是势必要娶小老婆的。

    姐姐目前状态真的不大好,若是将来有一日顾晴难以忍受姐夫娶小妾,那他是不是也能为姐姐做些什么?

    帮着姐姐脱离王家?那么丹姐儿呢?顾晴又舍得丈夫跟孩子吗?

    云舒想着,他带走姐姐或许还可以,可丹姐儿是王家的孩子,他有什么资格把人家的孙女儿带走?

    带不走孩子,姐姐的心便永远都在王家。那么他的反抗,又能有多少效果呢?

    云舒始终想不通,最终只能走到窗边打开窗户,望向泛着斑驳红锈的天空,深吸了一会儿秋日午后的清新空气。

    今日中秋,云舒是不想扫兴的,于是稍微打起了些精神。

    晚饭时间,随着家人们一同到家中小花园里坐下。

    他们家没有园丁,之前这花园子原是荒废了的,实在没有钱打理。

    现今家中不愁吃穿了,林氏近日便让人收拾起了园子。只是简单打扫,修剪花枝,倒是打理的像模像样的。

    认植物是云舒的短板,园内许多花的名字云舒都叫不出来,毕竟现代大多数人能够认出的花少之又少。

    偏家里没有桂树,月下赏桂的话得到外头看了,这会儿菊花开得还不艳。

    倒是石榴,一个个儿的果实饱满,落地残花,红艳艳的,将人的视线全都夺了去。

    家人围坐在廊内,开了两桌,一桌大,一桌小,一桌坐主人家,一桌是下人坐。

    桌上摆上几盅酒,分别有桃花、杏花、桂花的甜酒,度数不高,云舒喝着感觉像是不到十度的酒酿。

    用现代的说法来说,他们这一桌的酒精度数,属于“小孩儿那桌”。

    桌上摆着月饼、螃蟹、一条清蒸鱼、排骨汤,其余全是各色时蔬。

    平时过节,他们家庭来说,除了膻味太重的羊肉,以及现在不许随意买卖的牛肉,那些鸡、鸭、猪头肉等总要上桌的。

    只是到今日顾英礼才去一年多,所以那些大荤、硬菜,桌上并没有。

    家人齐全,早上已经拜过顾英礼,此时心中并无伤春悲秋之感,林氏举筷,大家便都开吃了。

    家里八个人坐在廊上说说笑笑,很是热闹。

    只有顾晴心里放不下丹姐儿,才吃了几口菜,就说要走。

    林氏闻言,难得强硬道:“我家的女儿当初也是他们八抬大轿、三媒六聘娶过去的,现如今他们家这么轻贱你,动辄就说你这儿不好那儿不好的,那我这个做娘的是断然不肯的。

    你听我的,就在娘家住一段时日,要是他们王家真的做事这么绝,就不要你了。那咱们也不强求!家里有地了,不如早两年间穷得有了上顿没下顿的。不说养你一个,就是将丹姐儿接回来养,我也保能将你养得好好的。”

    顾晴听母亲这么说,眼内不禁蓄上了眼泪。

    林氏见状,眼眶也红了,拿了帕子帮女儿拭去了眼泪,继续说道:“如若不然,他们家还要你这个媳妇儿。那就好好请回去,再不许作贱你。他王奔要纳妾我不管,但是必须得等你生下嫡子再说,否则十年之内,他们休得再提纳妾的事儿!”

    林氏的话给了顾晴底气,顾晴点了点头,最终露出了一抹浅浅的笑。

    林氏间女儿笑了,也跟着笑:“大过节的,可不兴哭哭啼啼的,快止住眼泪。”

    用过晚宴,林氏跟顾晴娘们儿两个已经微醺着回屋去了。

    顾淼一个小姑娘,吃饱了就困了,是杨嬷嬷抱着回去的。

    桌面最后的清理是杨嬷嬷跟吉祥做,笙歌想帮忙,因此也留下来一起整理。

    桌椅可以明日再搬,但是吃喝的东西总要撤下来,碗筷也得当天洗。杨嬷嬷跟吉祥他们今日虽然吃得很畅快,但是干得活儿也是比平时多了一倍。

    云舒跟云安兄弟两个也一同回去,燃起灯笼,云安提着走在云舒身边。

    经过花园里的石子路,两边是繁花,头顶是明月,置身其中,十分惬意。

    云安走着走着,像是今晚没赏够月亮,带着神往看向了皎洁的明月。

    云舒朝弟弟看去,却听云安开口道:“以往读那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只觉得美好,今日赏月竟然有另外的想法了。”

    “怎么说?”云舒温柔笑着,问他。

    兄弟俩是同一个母肚里出来的,年纪相差不大,面部有三四分相似。人大概是不会讨厌自己的,因此云舒从初见时,就挺喜欢这个跟自己长相相似且行为不冒犯的弟弟。

    云安歪过脑袋来看他,说道:“哥,不管距离多远,原来这世上真的是平安健康才是无价的。譬如现在,若是父亲没有去世,那么在不在身边也是无所谓的。这便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了。”

    他的声音柔柔的,连这一点也同云舒很像,许是受到了云舒的影响,云安的气质亦带着几分儒雅。

    今日明月如此皎洁,难引人悲伤,所以云安说话时并没有伤心的语气,只是浅浅的感慨。

    云舒点头道:“嗯。你说得对。”

    这会儿云安还剩下一首诗没有写完,走到半路来了灵感,于是兄弟二人回去,云安还真的写了一首好诗。

    时间不早,第二日还要上学,因此顾家兄弟两个早早便各自睡下了。

    之后的几日里,云舒他们照旧上学读书。

    前几个月是童试,学堂里都在讨论考试内容跟结果,叶先生手上也教出了两个童生,虽然没有中秀才,但学生的家长也很满意这个结果,毕竟先生手下的学生都还没有超过二十岁的。

    现今是乡试时间已经结束,只等结果到达,因此学堂里也有人讨论乡试结果的。

    只是乡试这种东西离他们比较遥远,因此讨论的并没有童试那会儿激烈。

    云舒他们则是在学校听人讨论乡试,回家又常听顾晴念叨。

    虽说跟婆母还有公爹关系不大好,但是顾晴跟丈夫的感情还是很好的,因此她对乡试十分在意。

    这日晚间,顾晴不是很有食欲,对着一桌子菜发了会儿呆,一边像是喃喃地说道:“算着时间他们该是考完了,也不知道相公考得怎么样了,如果快些传报,咱们很快就该知道结果了。”

    “姐夫学问向来很好,姐姐不必担心。”云舒见姐姐如此,便说了些让她放松的话。

    顾晴淡淡看了云舒一眼,仿佛他的宽慰并没有起什么作用,“也不知道相公这段时间有没有吃好,有没有穿暖。”

    林氏闻言,朝院子里看了看,然后又略莫名其妙地看向顾晴:“这会儿才刚入秋没多久,中秋才过完,天气正是凉爽的时候。他一个大男人,还担心穿暖?莫要操心了,考不考的好,反正都已经是个秀才了。”

    面对女儿如今的境遇,说句私心的话,林氏倒还希望女婿考不好,这样亲家也能稍微不那么硬气。

    顾晴忽然像是泄气般地对林氏说道:“要不然我还是回家看看吧,我不放心丹姐儿。况且相公要是回来了,将来迎来送往的事情也会多起来,要是他考上了举人,将来要忙的更多了。”

    林氏闻言,眼睛一瞪。

    眼看事情快成,她怎么允许女儿前功尽弃?

    “说什么呢?真要忙起来,你那‘养尊处优’的婆婆还能料理得来?自然要请你回去的。且给我等一等,再不要叫我听见你说要回去的话。”

    顾晴见母亲认真了,这才没有再提要回婆家的话了。

    &amp;lt;div style=&amp;quot;text-align:center;&amp;quot;&amp;gt;

    &amp;lt;script&amp;gt;read_xia();&amp;lt;/script&amp;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