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卫子夫的心情比那些想要改变刘彻想法的人更复杂。须知这个世道有很多的事并非一开始失控的。如今刘彻支持刘挽,那是因为刘挽暂时做的事在刘彻看来都是利于刘彻的,然而刘挽手里的权势是不是过大了?

    过犹不及啊!

    卫子夫别的都不怕,只怕刘彻在某一天容不下刘挽!

    一旦真到了那一天,刘挽怎么办?

    卫子夫径自起身,刘嘉本来挺高兴的,毕竟刘彻让刘挽成为尚书令,这无论在刘嘉怎么看来都是一件喜事。

    然而卫子夫并不是这样认为的。

    “母后您去哪儿?”卫子夫的反应让刘嘉心惊不矣,如今这甘泉宫就她一个人陪着卫子夫,卫子夫那样出去,她第一时间追上去问。

    卫子夫推开刘嘉的手道:“你回去呆着。”

    却没有要告诉刘嘉自己往哪儿去的意思,刘嘉连忙道:“我陪你去。”

    结果卫子夫依然拒绝的道:“不用,你回去吧。”

    丢下这话卫子夫立刻走了,刘嘉想追上,但卫子夫一直都坚持不让她跟上,她不能不听。思来想去唤了一旁的人过来,与之一阵耳语,人立刻飞跑出去。

    卫子夫这一去,直接去的未央宫,她作为皇后是极少出现在未央宫的,尤其是这样的青天白日。

    但卫子夫却不是来寻刘彻的,而是寻的刘挽。

    等刘彻听说卫子夫来了未央宫,想都没想的答道:“请皇后进来。”

    华刻低下头不太好意思提醒刘彻道:“陛下,皇后是来寻长公主。”

    刘彻后知后觉的反应过来,似是想起卫子夫为何来未央宫寻刘挽。

    怎么说卫子夫也只是作为一个母亲,她无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第一个关心的都是刘挽的安宁。

    “太子呢?”刘彻想通这一点后回头即询问刘据所在。

    “在最里间看书。好像是长公主给太子准备的。”华刻倒是养成了习惯,反正早年在宣室看书的人是刘挽,如今不过变成刘据而已,都是挺懂事的主儿,也不闹腾。

    “朝堂上的事太子都知道了?”刘彻立刻问上一句,华刻心头跳跳,还是如实而答道:“惊愣了一会儿,又道了一句陛下果断。”

    任人唯才,启用刘挽这个女儿作为大汉的丞相,这是需要多么大的决心自不必说。

    刘据因此赞许于自家的父皇,刘彻也当得起这一声肯定。

    闻言刘彻道:“朕既然能封女侯,取女进士,用女官,朕为何不能用女相?大汉的公主,自朕而始,不再需要和亲他国,以达到和平的目的,而是出将入相,卫大汉安宁,难道不好?”

    不得不说,刘挽果然是了解刘彻的,知道刘彻的追求,一字一句全都落在刘彻的心间上,且让刘彻既动了这个心,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没有一个皇帝不想超越祖上,开国之君都是作为后世之君尤其想要超越的存在。

    自白登之围后,大汉以公主和亲匈奴,别管那些公主是真是假,都是以大汉公主的名义出的嫁。如今大汉的公主,他的女儿刘挽,领兵出击匈奴,大败匈奴而归,再没有比这个更能凸显他们大汉强大,昭示大汉今非昔比的存在。

    往后所有人都会说,大汉公主的和亲改变是由刘彻而起。匈奴在大汉的国土上肆意横行的局面也将由刘彻终结,这样的一番评价,试问刘彻能不动心吗?

    “要禀告太子皇后来了吗?”华刻知晓刘彻的心情好,卫子夫来了的事,刘彻要不要告诉刘据?

    刘彻摇头道:“皇后是没有这份心情管太子的。”

    以刘挽为尚书令一事传出去,卫子夫是坐不住的,至于她是支持亦或者阻止,刘彻想看看。

    此时的刘挽纵然没有真正成为尚书令,也已经领人在未央宫的偏殿讨论一干事宜。

    听说卫子夫来了,刘挽应下一声,并不以为然的吩咐人道:“你们先讨论,我去去就回。”

    谁也不敢打听卫子夫为何而来,刘挽要去见自家的母亲,也不需要得到谁人的同意。

    卫子夫等在外面,纵然卫子夫的心里很急,面上没有显露出半分,等在殿内的卫子夫完全没有要进去看上一眼的意思。

    纵然为皇后,朝堂上的事卫子夫从来不过问,只因她最清楚刘彻对内宫的女子干政的零容忍,万不可能越界。

    想起这儿,卫子夫有时候也在想,刘彻到底是不能容于女子干政,还是不能容于一个个干政的女人们想方设法满足私欲。

    自刘挽助刘彻以来,卫子夫从来没有从刘彻的嘴里听到关于对刘挽行事的半点不满。

    卫子夫长长一叹,越想心里的坎越是过不去。

    “娘。”刘挽出门唤一声,卫子夫闻声转头,自无法忽略她一头的银丝。卫子夫不敢问刘挽是经历了什么才会在一夕白头,但卫子夫很是庆幸刘挽活了下来。

    “过来。”卫子夫冲刘挽招手,刘挽走了过去。卫子夫扫过四下,这里一片空旷,并没有可以藏人的地方,最是适合说话。

    刘挽乖乖走过去,被卫子夫握紧了手,自不会错过卫子夫的手心里都是汗,刘挽无奈的心下暗叹,卫子夫已然问:“你做好准备了吗?”

    第503章 不可不防

    或许会有人觉得卫子夫会希望刘挽能够改主意, 也会尽可能的劝刘挽改主意。

    然直到这一刻,卫子夫问的并不是刘挽能不能改主意,而是刘挽做好准备了吗?

    刘挽岂不懂其中的含义,认真的点头道:“娘, 我准备好了, 您放心。”

    兵来将挡, 水来土掩, 刘挽从来不是一个怕事的主,到了如今的地步, 那么多的女子都站出来, 都想为世间的女子们和她们的未来争一争, 她自然也可以的!

    卫子夫怎么可能放得下心, “泰永,如今你还有后悔的余地。”

    紧紧握住刘挽的手,卫子夫是真害怕。

    但刘挽反握住卫子夫的手掷地有声的道:“局已开,娘, 我作为推动的那个人, 我不能后退。您的担心我知道,但您想想以后的我们再不用被困在方寸之间,难道不会因此觉得欢喜吗?苦我们这一辈,利的是后世人。”

    很多时候刘挽争的本来就不是一时,也不是一世而已。

    见过后世的男男/女女可以有为自己争的机会,能够多读书, 能够了解这世间种种美好和丑陋, 得到相对的公平。她想为这个世道的人们谋划一番, 无论最终结果是好是坏, 能不能成功, 试过了,无愧于心,才不枉来这个世间走一趟。

    卫子夫纵然心中忧虑,可她更加明白,如果阻止刘挽,这辈子刘挽都不会快活。

    这一生,卫子夫吃过太多的苦,只希望她的孩子们都能平安喜乐。

    可是世间多苦,纵然生在皇家难道就能不苦了?

    想想大汉的诸侯们,他们是何下场?生为他们的儿女又落得怎么样的下场?

    永巷内沦为奴婢的刘氏宗亲不在少数。

    刘彻纵然是皇帝,一但地位不稳,刘挽就不需要作为棋子被刘彻利用了?

    与其没有选择权利的任人摆布,倒不如像刘挽现在这样指点江山,与天下人斗,作为刘彻左膀右臂的存在。这样的意义比只能依附刘彻的女儿,更能主宰自己的人生。

    然而,卫子夫最怕的是刘挽把刘彻想得太好。

    “娘放心,我留了后手,有些事父皇开了头也就由不得他。我能护住自己,也会护住您跟据儿。别怕。”刘挽一直清楚的知道卫子夫最忧心的是什么。以前刘挽不给自己留有后路的操作,并非真没有后路。兵马,她能给刘彻出主意,难道她没有破解的法子?

    看破不说破,刘彻也明白刘挽未必没有给自己留一手,但明面上只要没有戳破,到了父女敌对的地步,刘彻是不会计较太多的。

    父女之间的心照不宣,刘挽此时与卫子夫道破。

    “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刘挽不确定,该怎么安抚卫子夫,没有想到卫子夫听完之后却欣慰的开口。

    是啊,刘挽怎么会觉得在她面前的卫子夫,她的母亲是傻子呢,既然很清楚的知道刘彻绝对靠不住,卫子夫最最担心的莫过于刘挽将一切的希望寄托在刘彻的身上。

    功高盖主这四个字适用在卫青的身上,难道就不适用在刘挽身上?

    哪怕所有人都告诉卫子夫,刘彻是相信刘挽的,作为一个得尽刘彻宠爱的人,如今的她不照样为刘彻所弃吗。

    在刘彻那里没有谁是不可弃的,只有他要不要,想不想。

    寄希望于刘彻身上,他们一定会吃大亏的。

    卫子夫最害怕的是刘挽将所有的注都押到刘彻的身上,去赌刘彻会顾念她这些年的付出,在将来给刘挽留有后路。

    可是连刘挽自己都不给自己留有后路,又怎么能要求别人为她留有后路?

    如今从刘挽的嘴里听到她这一句话,卫子夫心下稍安。

    她也不愿意用最大的恶意去猜度刘彻。她可以去死,但她怎么可能会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们都能好好的活下去。

    须知这个世间上的很多人,很多事都并非讲理的,尤其对于帝王。

    老刘家的太后在死后被灭族的存在并非没有,吕家的前车之鉴,卫子夫不可能不防。

    哪怕从前的卫子夫未必懂得这些事,也从刘挽那里学习到,了解到曾经有过这样的过往。无能的人终是谁都护不住,卫子夫不敢争权,也明白一但她生出这个心思,第一个容不下她的人将是刘彻,为此,卫子夫只能尽所能的做好份内的事,也只能乞求于将来的刘彻能够给他们卫家留一条活路。

    到现在为止刘彻算是留了吗?

    同样在漠北一战中立下战功,霍去病深受宠爱,刘彻对他大封特封。可是对卫青呢?

    一压再压,绝口不提封赏的事。

    如果不是刘挽活了下来,按刘彻先前对卫青的态度,卫子夫已经可以预见将来的卫青过的是什么日子。

    不错,会有人觉得卫青的功劳到了如今算是无法再封赏,否则便只能是封之为王了。

    封王在大汉是怎么样的下场,卫子夫也并非不知。

    她明白刘彻有属于自己的难处,他们卫家所求的从来也并非只是眼前,更不是一时半会的利。

    从来卫家都向刘彻表露得很清楚,他们所有的一切都是刘彻所赐,只要刘彻一句话,随时可以收回来。

    偏刘彻不能收得太彻底,只怕寒了天下人的心。

    而以后,刘彻还得要用人。可却不能再用卫青。

    卫青,她的弟弟啊,以后的日子那么长,卫子夫也不知道将来的卫青该如何是好。

    卫子夫不敢再想,越想越是让她心惊不矣,越发让她不知如何是好。

    “娘,您放心,无论是我,卫家,有我。”刘挽握紧卫子夫的手,再一次出言宽慰卫子夫,请卫子夫别担心,她只管放宽心好好的过日子,万事都有她。

    她活不下来她有自己的盘算,为刘据和卫家留有后路,她活下来了,一切都有她,她更会为他们准备好一切。必不让卫家因此而覆灭。

    “好。”卫子夫此番前来,既是为了看看刘挽,也得去见一见刘彻。

    “你忙你的,我去见你父皇。”人都到了未央宫,纵然不算太想见刘彻,卫子夫也知道她得去见见刘彻。

    刘挽应下一声是,怎么也不可能拦卫子夫。

    卫子夫与刘挽一分开,拜见刘彻时,卫子夫脸上的忧愁更重,如实的向刘彻承认道:“陛下,妾很是担心。”

    这句话一出口,刘彻岂不知是实话,刘彻道:“你小瞧了我们泰永。”

    别管刘挽为了大汉谋划多少,也并不代表她会让自己置身于危险之中,也不会轻易的将自己的后路全都断了。

    卫子夫闻此言心下未必不曾一惊,但刘彻再怎么说,卫子夫也道:“陛下对泰永如此委以重任,可她毕竟还小。”

    显然卫子夫是会说话的,一开始那句对刘挽的担心,既是要试探刘彻的态度,也能随便转话,每一句都在道出她作为一个母亲的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