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44a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横刀十六国 > 横刀十六国 第528节
    而拓跋什翼健是将来所有对手中最容易对付的一个,杀他干什么?

    “堂堂大国,岂能行刺杀之小道?况大梁并非不敌代国。”王猛扫了卢青一眼,略有不满。

    今天你用刺杀之术对付别人,明天,别人就用刺杀来对付你。

    此道兴起,百害而一利。

    “臣见识浅薄,陛下、殿下、令君恕罪。”卢青连忙拱手。

    王猛一点头,没有再计较。

    李跃挥挥手,“无妨,有什么就说什么。”

    商议完毕,便各自准备去了。

    两三日,一万玄甲军一万骁骑军便集结完毕。

    人毕竟是血肉之躯,这两年先远征西域,再取荆襄,动辄还要巡猎草原,疲于奔命,士卒们脸上多有疲惫之色。

    没有当年闻战而喜的精气神。

    行军打仗都是高压状态,纵然身体不累,心理也会陷入疲惫之中。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孙子兵法开篇第 一 章便是此语。

    不是不能战,而是战之前,要“察”。

    李跃心中警醒,对付代国,要么不战,要么速战速决,一战就灭了他,绝不能打成汉匈之战,或者汉羌之战。

    各种物资刚准备好,幽州又出事了。

    丁零豪酋翟斌聚丁零、敕勒、高车等部一万余众,在中山起兵,自称天子、大单于,定国号为魏。

    拓跋什翼健勒兵弹汗山,窥伺中土,无疑给了这些人勇气。

    “当年鲁口城有个翟鼠,莫非跟此人有关联?”

    除恶务尽,翟鼠在羯赵、燕国、冉魏、大梁之间反复横跳,李跃干脆将其暗中除去。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没想到现在又冒出一个姓“翟”的。

    “应当是其同宗。”王猛道。

    “看来河北诸部又到了要休整的时候。”李跃杀气腾腾道。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此言非虚。

    这群人就是喂不熟的狼崽子,一有机会就揭竿而起。

    不过话说回来,这年头没点叛乱,还真说不过去。

    以前是夷狄压迫华夏,现在华夏压迫夷狄,叛乱自然少不了。

    如今的雍并幽代,大部分都是夷狄填充进来的。

    第七百零六章 不变

    这几年精力都在外部,加上王猛治理关中颇有成效,也就没怎么关注幽并夷狄,也没派得力之人治理,最终还是成了隐患。

    “陛下欲治标,还是治本?”王猛问道。

    “何为治标,何为治本?”

    “治标者,乱起则平之,有贼则讨之,杀一儆百,收一时之效,治本者,当修改子、庶、僮、奴四民之策。”王猛拱手道。

    “敦煌白马会盟,朕杀白马而盟誓,似乎并不能解决问题?”

    李跃已经喊出诸族同为华夏的口号,西边倒是消停了,但北边却没有。

    “一方水土,一方形势,雍凉与幽并形势各有不同,不能一概而论,幽并诸族混居两百余载,夏夷难辨,臣建议取消奴籍,僮民二十年转为庶民,庶民二十载,则转为子民,使上下通畅,再二十年,诸族已历二代,可消除子庶僮之分,则诸族尽为华夏。”

    王猛现在关中治理诸族,经验丰富。

    设立四等民,天生就制造了隔阂,毕竟谁也不愿成为被压迫的那一批人。

    李跃踱了几步,权衡其中利弊,石虎采取以胡制夏之策,胡人崛起之势便不可遏制,即便冉闵颁布杀胡令,已经未能改变。

    这种趋势一直从十六国蔓延到隋朝,才算尘埃落定。

    “翟斌万余人就敢造反,若不遏制此风,天下何日安宁?景略之策固然精妙,然则不合时宜,朕这一代,当立之以威,削诸胡之志,然后方可施之以恩!”

    李跃拒绝王猛的建议。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这时代族群仇恨就是主流,没必要去迎合胡人,换取一时的安宁。

    应该是胡人臣服大梁,臣服李跃这个皇帝。

    不打掉他们的嚣张气焰,夷狄永远桀骜不驯。

    刀子在谁手上,谁就有解释权,这不是迷信武力,而是以武力为手段。

    石虎在位时,不也是残害华夏百姓,才让夷族成了今日气候?

    西边的部族为何如此乖巧?

    肯定不是良心发现,而是王猛先屠了一波,慕容垂又屠了一波,李跃率大军再来一次。

    “陛下……”王猛一脸苦笑。

    “莫非景略还怕这些许骂名?即日起,幽并代三州夏夷百姓,分批迁徙至淮南、荆襄,不从者,皆斩之!”李跃一脸森然。

    王猛在地方上心狠手辣,如今入了尚书台,反而有些畏手畏脚起来。

    当然,他的策略也不算错,但屁股决定脑袋,位置不同,看法想法也会转变。

    这些人不是喜欢打打杀杀么?李跃将他们弄到前线,去消耗晋人,也消耗他们。

    曹魏是这么干的,历史上的北魏其实也这么干,强干弱枝,用各种办法消耗其他族群,壮大本族群。

    融合从来都不是一团和气的进行,而是充满了苦难和血腥,十六国南北朝,多少华夏百姓被人奴役死于非命?

    夷狄人口与华夏相当,别人凭什么跟你融合?

    要么华夏百姓流血流泪,要么这些夷狄们头颅滚滚。

    对李跃而言,不难抉择。

    屠刀之下,自然就会乖乖融合!

    “陛下言重了,臣岂会忌惮些许骂名,只是河北方才安宁数年,来之不易……”

    “你这是投鼠忌器,天下哪能事事顺心?不破不立,破而后立,朕这一代只需立威和镇压,施恩则是下一代之事。”李跃目光转向一旁默默听着的李俭。

    “臣明白了。”王猛点点头。

    “儿臣亦明白了,此次平定河北,儿臣愿往。”李俭拱手道。

    “你就不要趟这趟浑水了,大梁需要一个有仁慈之名的太子。”李跃笑道。

    “父皇……”李俭满眼感动之色。

    李跃甩甩手,“但仁慈亦是要分人、分时候,万万不可为仁慈二字所累。”

    “儿臣知矣。”

    “传令张蚝领一万步骑一个月内讨平翟斌,凡参与叛乱者,一概斩之。河北迁徙之事,景略主之,太子坐镇洛阳,朕率兵北上,会一会拓跋什翼健。”

    “领命。”二人拱手。

    一万步骑对一万多乌合之众,还有当地镇军协助,拿不下来,张蚝可以卷铺盖回乡养老了。

    翟斌叛乱,是多年压制夷狄的一次反弹。

    如果不能快速平定,会激起其他人的效仿,到时候河北将陷入大乱之中,黑云将士更加疲于奔命。

    不过李跃同样做了两手准备,王猛率两万步骑入襄国,为接下来的大迁徙做准备。

    这年头没有刀子压着,什么事都办不成。

    大军云集,张蚝一万军先行,“哈哈哈,陛下放心,杀不光那些贼子,末将自己砍了自己脑袋!”

    “有你这句话,朕就放心了。”李跃就喜欢他这种屠夫性格,别人会累,他却永远兴致勃勃。

    仿佛将对女人的欲望全部转移到杀戮上。

    张蚝也成为大梁最锋利的一把刀。

    送走张蚝,李跃自己也率兵北上。

    翟斌起兵,拓跋什翼健也活跃起来,七万大军离开弹汗山,抵进云中,颇有观中原之衅的意思。

    不过一见李跃大张旗鼓的北上,连夜后退一百里。

    李跃顿感啼笑皆非,拓跋什翼健这种又怂又菜又要上的性子,太像后世的某种狗。

    但也正因为这种性子,击败他容易,想要彻底剿灭就不那么容易了。

    十余日的急行军,两万骑风尘仆仆赶到云中盛乐城。

    东边的消息也传来了。

    张蚝不愧是大梁头一号的屠夫,一万步骑奔赴中山后,快刀斩乱麻,大小五战,杀的叛军血流成河,前后死在他屠刀下,报上来的就有一万三千余众……

    翟斌也曾设伏、用计想尽各种办法,不过在绝对的实力面前,这些都是临死前的挣扎。

    不到半个月,翟斌全族的人头就在送往云中的路上。

    张蚝这一刀下去,河北立即安宁下来,王猛大军出襄国,从西向东巡游幽州各地,诸部前所未有的恭顺,哭着喊着响应朝廷的迁徙之策。

    不仅这些夷狄恭顺起来,连幽州豪强一个个也异常听话,杀牛宰羊,犒劳梁军将士。

    当然,也有不配合的,为幽州大地平添了一抹血色。

    第七百零七章 畏敌

    &amp;lt;div style=&amp;quot;text-align:center;&amp;quot;&amp;gt;

    &amp;lt;script&amp;gt;read_xia();&amp;lt;/script&amp;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