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44a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横刀十六国 > 横刀十六国 第488节
    这些人一直杀到筋疲力尽走投无路,才放下兵器投降。

    “我军既要抢占头功,岂能带着这些累赘?传令,皆斩之,以震慑敌胆,除了粮草战马,其他缴获一律弃之!”慕容垂重新披上铁甲。

    “领命!”

    一场杀戮随之展开。

    屠城在这个时代太常见了,当年石虎两万步骑攻打秦陇,也是被坞堡拦阻,陇东、武都、安定、新平、北地、扶风、始平各郡各族豪强起兵响应,石虎没惯着他们,义渠大败前赵军队,追杀刘胤,尸体枕籍千里,前赵太子刘熙、南阳王刘胤及其将军、郡王、公卿、校尉以下三千多人,全数杀害,又坑杀秦陇诸族数万人。

    赫赫凶名之下,南安的姚弋仲、略阳的苻洪老老实实投降,各大坞堡里面的十几万户羌氐跟着石虎迁入河北,定居滠头和枋头……

    西北这块土地就吃这一套。

    慕容垂从辽东而来,自然知道这些法则和规矩。

    战争规则便是如此,容不得心慈手软。

    如果姚苌挺过了这一关,西北将会变成尸山血海……

    一时间乌鹊堡血流如河,尸体堆积如山。

    慕容垂眼皮都不颤一下,下令焚烧乌鹊堡,黑烟滚滚,烈焰在寒风中升腾,点燃了山上的枯树草木。

    远近二三十里的羌人都能看到。

    一股焦臭萦绕全城,慕容垂毫不在意,擦了擦肩甲上的黑灰,望着滚滚黑烟,翻身上马,“今南岸门户已破,当长驱直入,横扫陇上!”

    “杀!杀!杀!”

    沾了血的黑云军煞气更重几分。

    在其他将领手上,多少有所收敛,但在慕容垂手上,黑云军的凶性、煞气完全爆发出来。

    黑烟之下,一支步骑气势汹汹的走出坞堡。

    “禀将军,狟道城派出万人驰援乌鹊堡!”行不到十里,便有斥候来报。

    慕容垂不惊反喜,“此天以大功授吾!”

    黑云军气势正盛,敌军这是撞在刀口上了。

    击败这支援军,那么狟道城的守军就会更加单薄。

    虽然麾下只有五千余人,但野战,慕容垂从没怕过任何人,“全军倍道急进,骑兵先行,不必爱惜马力,步卒在后,突击羌军!”

    轰、轰、轰……

    寒风之中,黑云军奔踏如雷,如一柄黑色长剑,朝着敌军来的方向挥去……

    在王猛的逼迫下,其他坞堡进攻也很顺利,甚至远比慕容垂轻松。

    总会在大战关键时候,坞堡中的晋人倒戈相向,从背后砍向羌人。

    然后坞堡不明不白就被攻陷了。

    很多羌人到死都不明白,这些曾经的袍泽为何会在自己背后捅刀子。

    甚至有羌人在关键时候腰身一变,声称自己是华夏,是正统的中原人……

    五胡乱华,很多中原人被胡化,转为夷狄。

    如今大梁卷土重来,这些人忽然记起自己的祖上也是中原人,被陇右豪强们一挑唆,没有任何犹豫的重新投入华夏正统的怀抱……

    禹王堡守将李昭,自称大梁皇帝李跃的远房宗亲,打出天下李氏是一家的旗号,陇西李氏与河东李氏同处一脉,都是老子的后裔,于是名正言顺的投降了梁军……

    不是这些人忽然之间开窍了。

    而是梁国动真格,派来王猛四路围攻,姚苌内外交困,缺衣少食,已经到了油尽灯枯的境地,再顽抗下去,就要跟着姚苌一起死。

    没人敢拿自己的家族去试一试大梁的刀锋利不利。

    就像当年他们在石虎的铁蹄下,毫不犹豫的选择归降一样,能活下去,谁也不想死。

    梁国能不能一统天下还犹未可知,但一统北国则是大势。

    就连很多羌酋都投降了,声称当年是被姚苌蛊惑胁迫,才起兵作乱,他们一向是中原朝廷的大忠臣。

    姚苌本来就不大的地盘迅速缩小。

    “景略用兵有若孙吴。”薛强私下场合,多直呼王猛表字。

    “姚苌不过一丧家之犬而已,焉能与大梁相抗?今北国皆定,羌人安能独存?”在王猛眼中,姚苌仿佛一只苍蝇而已。

    他能坚持到现在,一是陇右豪强的支持,二是持续两年的大旱,让梁国无心西顾。

    并不是姚苌真的有多强大,在一个新崛起的中原王朝面前,姚苌这种地方割据势力,必然覆灭。

    即便历史上姚苌建立后秦,霸占长安,也没持续多少年,更没有问鼎中原,便迅速衰亡了。

    王猛逼迫豪强,等于断了姚苌的根。

    他手上的羌人连养活自己都成问题。

    “是时候彻底解决南安了,此战还是威明领兵,姚苌瓮中之鳖,麾下皆陇右豪强,一见我大梁旗号,必定开城投降,威明可得首功。”王猛麾下四万梁军养精蓄锐多时,等的就是今日。

    “多谢都督提拔。”薛强差不多是王猛一路扶着。

    当年王猛落魄时,薛强也毫不在意这位庶族出身的朋友,王猛能隐居华山读书,都是薛强接济。

    二人也算不离不弃。

    但就在二人商议妥当时,斥候来报:“禀都督,慕容垂一日之内攻破乌鹊堡,尽屠俘虏,长驱直入,一路烧杀,羌人大惧,四散奔逃,姚苌令姚益生率万人出战,为慕容垂斩杀,大军兵临狟道城下,城中惊恐,将狄伯支、庞魏、邓冲等人兵变,杀姚氏全族,开城投降!”

    二人对视片刻,眼神中都充满了不可思议。

    王猛想过乌鹊堡挡不住慕容垂,但没想到他这么快就攻破了,还杀到狟道城下,取了首功。

    狄、庞、邓皆是陇右豪强,殷契母曰狄,南安庞氏出过猛将庞德,邓姓不必多言,邓艾、邓羌皆出自这一支。

    乌鹊堡被攻破,陇上门户已失,姚苌败亡是必然。

    “哈哈哈,不愧是慕容垂,还是小看他了!”王猛大笑。

    薛强也是生性豁达之人,释然道:“人算不如天算,此乃天使慕容垂建功,好在大梁彻底一统北国,北方百姓不必再受刀兵之苦。”

    第六百五十章 封赏

    “淮南大捷?陇右大捷?”李跃不可思议的看着捷报。

    桓温北伐,又一头栽进阴沟里,竟然被邓遐七千人马击溃,伤亡过万,俘虏五千余众,缴获粮草十七万石,军械辎重堆积如山,各种牲畜三千多头……

    若不是桓温撤退时,放了一把火,缴获之物更多。

    桓温年纪越大,水平越是下降,“十五万大军”没拿下合肥就算了,还被邓遐瞅准机会,狠狠捅了一刀……

    也不知道他回去之后,怎么见“江东父老”。

    不过桓温擅长内斗,前两次北伐失败,那么大的损失,还不是没事人一样?

    此次战败,也就折损些粮草辎重而已,主力还是保住了。

    江东士族应该不会轻举妄动。

    西面,王猛一上去就立竿见影,利用关右豪强,轻松攻破坞堡,慕容垂长驱直入,剿灭姚苌,整个北国皆为梁土。

    前后七万余户羌人投降,被王猛迁到关中,成为僮民,耕种土地。

    随后,王猛令魏山率一万黑云精锐,提着刀挨家挨户,客客气气邀请陇右豪强们迁徙。

    大族迁入洛阳,一部分小族继续留在当地。

    总体上,大家还是一团和气,毕竟王猛当年整肃关中抑制豪强的名声还在。

    这两场大战也预示着梁国的军力到达一个巅峰。

    慕容垂此次大胜含金量极大。

    邓遐也通过此次击败桓温,一跃成为梁国的将星,与慕容垂、苻雅、徐成、高云并列。

    不费府库多少钱粮,获得如此战果,常炜喜笑颜开,“恭喜陛下,北国一统,天下不臣者,唯江东尔!”

    “同喜!”饶是李跃这么多年的涵养,心中仍是一阵激动。

    近十七年的征伐,终于平定北方。

    “大梁一统北国,当改元以应天时。”崔宏拱手道。

    “不仅要改元,爵位也要提一提。”

    这么多人立下大功,也是时候奖赏他们。

    西晋有开国八公,如今一统北国,郡公肯定是要封的。

    此言一出,周围人眼神都热切起来,郡公不仅是荣华富贵,也是荣誉,更是大梁对他们的肯定。

    李跃取来纸笔,一边思索一边落笔。

    毫无疑问,王猛功居第一,封清河郡公。

    其次常炜,坐镇后方,向前线输送粮草军械,组织民夫,没有他,大战根本打不起来,封巨鹿郡公。

    周牵功劳其实不在王猛、常炜之下,没他十几年如一日的开垦屯耕,不知要饿死多少人,封扶风郡公。

    还有崔瑾,相对于王猛、慕容恪这一档的人来说差了些,虽然各方面都不突出,但胜在一个稳字,他坐镇哪里,哪里就稳如泰山,封北海郡公。

    这四人封开国郡公没有任何异议。

    再往下就是魏山、薛强、徐成、高云、慕容垂、邓遐、梁啸、鹿勃早,皆封开国县公。

    然后是秦彪、糜进、张蚝、曹堪、吕光、刘牢之等,皆封开国郡侯。

    崔宏、刘应、卢青、李渎、段罴、苏权、朱辅、诸葛侃等封开国县侯。

    梁国爵位在魏晋五等爵基础上略作改进。

    亲王、郡王、国公、郡公、县公、郡侯、县侯、侯、伯、子、男、乡亭侯、关内侯。

    除了亲王,其他都是虚封。

    国公、郡公、县公为一品,县侯、伯、子、男为二品,乡侯四品,亭侯五品,关内名号侯六品,关外侯七品。

    其他有功之人则由尚书台确定名额,御史台审核,最后交由李跃加盖玉玺。

    &amp;lt;div style=&amp;quot;text-align:center;&amp;quot;&amp;gt;

    &amp;lt;script&amp;gt;read_xia();&amp;lt;/script&amp;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