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44a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横刀十六国 > 横刀十六国 第430节
    梁国要重现大汉之盛,恢复五铢钱的经济体系是必然。

    果然如李跃所料一般。

    诏令下达,畅通无阻。

    不仅邺城开始改用五铢钱,地方上也开始流通起来。

    其实民间对钱币的渴望更为迫切,毕竟谁也不愿意买个东西,就几袋子粮食、几匹布去买卖,小生意也就罢了,大生意根本做不下去。

    除此之外,市面上还出现大量书籍。

    两三枚五铢就能买回一本。

    没钱也无所谓,可以租借,李跃在邺城设立十二家书社,专供寒门庶族子弟无偿借阅,算是大梁的福利。

    不仅有诸子百家,还有各种启蒙绘本,简单易学,生趣盎然。

    也有鸿胪司的各种评书,从卫青霍去病到关羽张飞。

    往往一个识字之人诵读,几十人旁听,纷纷叫好。

    让李跃没想到的是,五铢钱没遭到抵制,黄藤纸也没人说什么,反而是书社引来了不少人的反对。

    声称虚耗国力,百姓无心耕种。

    李跃嗤之以鼻,将所有奏章送回。

    这事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第五百六十九章 五路

    “欲破氐秦,首在蒲坂!”铜雀台中,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战略规划。

    除了常炜、周牵、崔宏、刘应、卢青、杨略,还多了慕容垂。

    李跃自己也带太子李俭、老二李佑,和孟开长子孟宽旁听,自己这一代固然能压住这些骄兵悍将,但下一代很难说……

    司马氏毁掉的不仅是秦汉建立的道德体系,还有君权。

    也就是你老李家的人凭什么坐在皇位上。

    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十六国南北朝。

    无数权臣枭雄脱颖而出,谁的刀更快,谁的心更毒辣,谁就能一脚踹掉皇位上的人。

    历史有两种解决办法,一是如大唐一般靠皇帝的军功震慑,皇帝军功最强,下面的军头自然不敢动,不过一旦皇帝不行,容易大权旁落。

    其二,如宋朝一般崇文抑武,皇帝不行,文官们托着皇帝往前走。

    但造成的危害更大,属于挥刀自宫,宋为金所灭,子孙沦为羔羊,任人宰割,下场何其凄惨?

    在这个时代崇文抑武,等于自寻死路。

    周围都是异族虎狼,你放下兵器,岂不是招呼他们往身上扑?

    所以李跃只能走第一条,自己活着的时候,为大梁建立赫赫武功,将周围所有势力都犁一遍,再培养几个能征惯战的子嗣。

    唯有如此,内外势力才不敢动。

    延续个一两代,江山社稷也就稳了。

    “蒲坂被氐秦打造成铜墙铁壁,从此地强攻,损失巨大,得不偿失,臣还是建议从河套南下,千里奔袭,直插其后。”崔宏拱手道。

    “迂回数千里,粮草何来?萧关如何攻破?”刘应寸步不让。

    两人为此争论不止一次。

    燕国灭了,攻灭氐秦也就提上日程。

    不能让苻坚在关中休养生息,不然三足鼎立的格局真就重现了。

    关中潜力极大,苻坚素有雄心壮志。

    李跃目光扫过常炜、周牵,二人都兴趣不大,慕容垂低着头,偶尔瞥一眼争论的二人。

    “左将军,可有良策乎?”

    攻打燕国,你慕容垂不出力,李跃忍了,毕竟是故国,派他去,弄不好战场倒戈。

    如今攻打氐秦,慕容垂肯定要冲在前面。

    不然对不起他万人敌的名头。

    “臣以为两位所言都有道理。”慕容垂谁也不得罪。

    李跃不吃他这一套,“此乃军议,可畅所欲言,将军无需拘谨。”

    其他人的目光也一同投向慕容垂。

    “臣以为……氐秦国力无论如何都不能与我大梁相媲,臣建议五路疲秦!”

    盛名之下无虚士,慕容垂十三岁上战场,勇冠三军,参与灭亡段氏、宇文、扶余之战,自然有独到见解。

    “何为五路疲秦?”李跃眼神一亮,大概知道他的意思。

    “其一,由代郡引幽赵之士牵制北路云中、定襄、河套,其二,以太原、河东等并州之士围堵蒲坂,其三,引河北诸军出崤函,屯弘农,威慑潼关,其四,以中原之众进武关,其五,以南阳之军进逼上庸,攻略汉中!五路大军,互相呼应,彼此配合,氐秦必疲于奔命,不出三年,其国必衰,陛下率邺中精锐一鼓荡平关中!”

    慕容垂浑厚的声音在殿中响动。

    没有一定的国力,这一套根本玩不起来。

    不过梁国吞并燕国后,新增人口两百余万,国力碾压氐秦。

    今年风调雨顺,黄河两岸、淮水南北罕见的大面积大丰收,也是梁国底气之一。

    反观苻坚,这一战虽然拿下河套、上庸三郡,但这些地盘没多少油水,属于边角料,连出战的成本都没捞回。

    为了这一战,苻坚已经向佛门伸手,下一战呢?

    蒲坂、潼关、武关虽是铜墙铁壁和雄关,但也是磨盘,可以磨空关中仅剩不多的国力。

    久守必失,此策一下,梁国一寸一寸的磨,氐秦永无宁日,要么被拖垮,自行崩溃,要么被耗空之后,黑云军长驱直入。

    “诸位意下如何?”李跃望向众人。

    常炜第一个拱手,“大梁不可速胜,氐秦不可卒亡,左将军上策也,以国力碾压之,不数年,氐秦必败。”

    崔宏目光一闪,“臣建议左将军领一军屯驻弘农,威慑潼关。”

    “臣正有此意,愿率一军,攻略潼关。”慕容垂这一次没有推辞,主动请命。

    “准!”李跃点头,慕容垂闲置在邺城,的确暴殄天物,不如让他到前线与苻坚死磕。

    北路高云,蒲坂王猛、薛强、魏山,潼关慕容垂,武关徐成,李跃心中都有了人选,不过还缺一路上庸。

    崔瑾、贾坚、鹿勃早都在辽东,防备高句丽。

    李渎、段罴差些火候,在几场大战,表现都不算太好。

    李跃目光扫过面前几人,刚想问问他们的意思,身边孟宽拱手道:“臣愿率一军,为陛下攻城略地!”

    “你?”李跃望着这个侄儿,十二三岁的年纪生的虎背熊腰,一脸坚决之色。

    “儿臣亦愿往之!”李佑也站出来拱手道。

    十一岁的年纪,在这时代不算小,虽然没有孟宽强壮,但也高出同龄人不少,心中不由感叹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自己的孩子都这么大了。

    李跃心中一动,不如借这一次让二人去试试,不一定冲锋陷阵,却可以提前感受一下战场气氛。

    慕容垂也是十三岁上战场,勇冠三军。

    “令秦彪、糜进率两万黑云军攻略上庸,你二人为副将。”

    秦彪、糜进二人征战沙场多年,茅津渡一战,秦彪面对邓羌,表现可圈可点,可以独当一面了。

    “准!”

    生在这个时代,刀兵不可避免,迟早要上阵砍人,他二人有此志向是好事,手无缚鸡之力才是悲哀。

    普通人家的子弟都为大梁抛头颅洒热血,身为皇室,更应以身作则。

    人只有见过生死,才会快速成长。

    不仅李佑、孟宽,以后其他皇室子弟,包括太子李俭,以后都要上战场。

    老李家砍人的绝技不能丢。

    “陛下……两位都还年幼,不如在等几年,万一战场上有不测之事,有损国威。”常炜看不过去了,劝道。

    “这是他们命,朕的儿郎,自当为国征战!”李跃沉声道。

    第五百七十章 转化

    穷则穿插迂回,富则火力覆盖。

    国力强大了,想怎么弄就怎么弄。

    以前在黑云山上穷的喝西北风,如今带甲数十万,府库充盈,牛羊成群。

    几年后五铢钱体系稳固,国力还会再爆发一次。

    氐秦还处于耕战的低级阶段,连内部都未完全整合,出兵打仗,还要向沙门伸手索要钱粮……

    而梁国已经进化到了一个更高的维度,基本完成国中各势力的整合,士卒为国家所有,随着五铢钱的推行,经济命脉也收归国有。

    李跃将慕容垂五路围堵之策快马寄给王猛,询问他的意见。

    王猛对慕容垂大加赞赏,称其才略过人,权智无方,但同时也提醒李跃,慕容垂不忠于燕,岂能忠于大梁?可用为爪牙,不可为心腹。

    虽说慕容垂当年是被慕容儁、可足浑氏逼走的,但他也不是什么好鸟,让出道路,使王猛能出太行,击慕容恪之侧,导致燕国在决战中失败。

    由此可见慕容垂之为人。

    跟慕容恪之间的差距巨大。

    不过慕容垂是主动投靠大梁的,比较听话,总体上对大梁有功,不可能一刀砍了。

    李跃回信王猛,让他不必多虑,慕容垂部曲皆被打散,家眷控制在邺城,燕国遗裔被杨略清理了一波,而且慕容家除了慕容垂、慕容令两人,其他人都是泛泛之辈,无伤大雅,皆被控制在邺城。

    &amp;lt;div style=&amp;quot;text-align:center;&amp;quot;&amp;gt;

    &amp;lt;script&amp;gt;read_xia();&amp;lt;/script&amp;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