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44a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书香世家(科举) > 书香世家(科举) 第119节
    对方也不是什么老虎,并不可怕。可他就是不大敢看了。

    他只得安慰自己,这是男子守分寸的表现,这是自己在尊重女性,而不是真的怕看她,也并没有胡思乱想什么。

    如今他也不得不承认,柳月棠再不是他当初见过的那个姑娘了,当着她的面儿,云舒也再不能做着摸胡须的动作,夸奖她的字写得有进步了。

    当年小孩儿寄来的那一封封信件,他此时已经在脑海里回想,他的回信是否有过什么好为人师的表现,以至于自己在少女的面前表现的不够绅士。

    之后几人坐下说话,小时候见过柳月棠一面的林氏握着她的手十分心疼。

    “好端端地,怎么就流落到此了呢?一路上都是怎么过来的?必定受了不少苦楚吧?”

    柳月棠闻言,眼里含泪,一点一点地将自己这段时间来受的委屈都一一说了出来。

    原来是她父亲在一年前去世了,柳家本就单薄,本来柳老爷是定好,想等自己去世后,好给柳月棠一个依靠,想让李家的李茂或是自己来接,或是派个旁支来接柳月棠过去生活的。

    毕竟柳月棠也是李茂的表妹妹,虽然她母亲是庶出,然而按照李家人的性格,想必也不至于就不肯照应了。

    万事定下,柳大人放心地去了。

    谁想南方混乱,柳家怕等不到李茂他们的回信凤城就要乱。

    好在家里有那么两位忠仆,愿意送小姐来京都。

    结果没想到,半路好死不死遇到劫匪,两位仆人为了护住小姐,一个死了一个重伤。

    就在快到京都的时候,另外一位也是不治身亡就这么没了。

    眼见到京都,草草埋葬了仆人,柳月棠就带着两个丫鬟要去李家认亲。

    结果谁想临门一脚了,却还是碰到了拐子。拐子充作地保,答应要带柳月棠去李家找亲人。

    柳月棠当时也只说了自己是去李家找亲戚投奔,一路奔波,她也已经习惯扮丑,将自己打扮地十分朴素不说,还要戴个头巾遮掩。

    那拐子只怕也没猜到她是位姑娘,于是就打算拐卖柳月棠同她的两个丫鬟。

    等到后来知道了柳月棠的身份了,也不敢乱动,只想着赶紧将她转手卖人。

    正好今日找到买主,就要带她去见人,结果就被柳月棠咬了手,挣脱了出来。???y

    接下来,就是遇到云舒之后的事情了。

    共情能力较强的林氏已经跟柳月棠哭做一团。

    云舒在旁边听着,也不得不感叹,故人如风中落叶,陆续凋零这样的话了。

    李大人、柳老爷,都是他的前辈。可惜这些人都已经去了,云舒越发觉得自己的肩膀沉重。

    就像当年顾老爷去世,他一来就要承担起一个家庭的重担。

    而现在朝堂内真正能跟他说得上话的人也已经没有多少,多是后起之秀,虽然同他年纪差不多,然而却刚刚成长。

    不觉之间,他已经在朝堂内快要待了十年的时间了。那些年轻些的人想要追上他的远见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而那些老一辈儿的人,有的已经去世,少有的能同他说上话的,却还没有站到他这样的高度。

    云舒越发觉得在这官场之上,他越发的孤独了。唯一有些慰藉的,是弟弟跟大侄子还一直在支持自己,方衍也跟他同路。

    顾云璟虽在别处,然而兄弟之间的心是在一起的。

    确保了柳月棠的安全之后,云舒又叫了吉祥过来,让他去衙门一趟,务必让人好好盘问,将跟着柳月棠的两位丫鬟都找回来。

    柳月棠来京都也不过一两日就被拐,想必两个丫鬟应该还不至于这么快被卖。即便被卖,也总能找回来,只是时间比较紧迫,毕竟两个姑娘,遭遇什么不测就不大好了。

    这是跟着柳月棠的下人,既然离家远远地过来而没有遣散,想必她们主仆之间一定情感深厚。

    丫鬟这时候好买,但是感情却难培养。

    柳月棠一路尝尽坚信,家里的东西被贼人抢了。忠仆牺牲,连她自己差点儿都要被卖,如今云舒一通操作下来,处处为她着想,叫她如何能不敢动。

    因此抹着泪,又是跟云舒道谢。

    云舒的印象中,小姑娘并不爱哭,甚至十分坚强。

    只有当初她父亲忽然说不给她读书了,那会儿意识到自己真正还是想要继续学习的姑娘在他眼前哭了一次。

    云舒此时看着她,还是觉得她弱小可怜。

    只是隐隐地,已经无法将她当作一个孩子那般怜惜了。

    这边聊了一刻钟左右,外头李茂就已经带着一众仆人过来了。

    李茂是听说过自己这位小妹妹的,只是不曾见过,如今见面还得云舒介绍。

    因着之前师徒的情分,云舒这样安排也还算妥帖。

    李茂是已经为人夫了的,近年一心想要好好考试光宗耀祖,心中自然没有那些什么表哥表妹的心思在,见到妹妹之后,虽然没有多少感情,却也是感到心疼。

    尤其柳月棠本来就生得纤腰束素,整个人看着很斯文,坐时静若处子。

    李茂听说她差点儿被拐到不知什么地方去,看着她一个弱女子如此,又是血脉亲人,很是为柳月棠叹了几口气。

    这边李茂就要带人离开,却被云舒拦下了:“且慢些,我还有话想要问一问柳姑娘。”

    云舒早些时候是有叫柳月棠名字的,当年的小姑娘甚至还在他怀里撒过娇,只是如今再叫名字显然已经不合适了。

    李茂对云舒的话感到十分不解,他不明白堂堂礼部尚书,能有什么话要问一个十七八岁的姑娘的。

    然而他们都知道,云舒不至于这么无聊,就为开个玩笑而故意说这种话。

    于是大家重新坐下,云舒让人上了茶。

    等丫鬟上茶完毕后,云舒就对柳月棠问道:“你说是因为南边乱了,怕到时候赶不及过来,才让家里下人带着你来了。那么就是说,南边的情况很不乐观了?”

    柳月棠闻言,点头道:“早些的时候就听说了,那边儿旱灾严重,又闹了蝗灾。朝廷又要缴税,听说连年战乱,哪儿都不好过,百姓也无法只得这么着。好容易熬到上面放粮救济,听说又被克扣。官员将扣下来的粮食拿去卖,发了一通国难财。后来南方许多敌方都乱了,比先前镇压下去了的那几次都要难压制。

    我们家人丁不旺盛,怕到时候跑不及,反正都是要来京都的,索性早一些。当时还请了人来送,哪里知道半道还能遇上劫匪。将那些护送的人都杀了,只有我们几个被柳忠护着逃了出来,然而柳忠也中了剑。后来伤口都烂了,死得......”后面“很惨”两个字没说出声,柳月棠得眼眶就又续上了眼泪。

    李茂闻言,神情有些严肃道:“不是说咱们还派了人下去监察么?两个月前的事儿了,你有没有记差了?”

    柳月棠见表哥不大相信自己的样子,又朝紧皱眉头的云舒看了一眼,说道:“也不是很清楚,毕竟我走的时候凤城也没乱。我又不出闺阁,都是外头下人听了来说给我听的,后来只是找了林家的叔叔问,他说我们既然不放心,若是有人能够护送,早些走也没什么。于是就早些离开了。”

    她说的林家叔叔,必定是云舒舅舅他们家。

    柳老爷生前的时候跟他爷爷是钓友,平时也会跟他舅舅聊天。两家也算世交,柳老爷没了,林家帮忙出个主意是很应该的。

    “这么说来,这件事情很值得推敲了。”李茂看向云舒,说道。

    云舒也是点头道:“前段时间我堂兄来信,说南方乱了。我原本以为是兄长的消息慢了,为了保险起见,也还是跟皇上报告这件事,皇上追加了些粮食。想必已经给南方提了醒,现在即便下去查,想必也要废功夫。京都离那里又远,信件来回算快也要半个月。”

    李茂说道:“可这事儿你还是得好好跟上面报告报告才好。”

    “这个自然,我明儿再去跟皇上说说。之前皇上觉得用人不疑,免得坏了君臣关系,才没有再另外派人监察。要是从那会儿起南边就已经隐瞒实情不报,只怕这会儿就是派人查下去,死的人数也要十来万了,时间还是慢了。”

    李茂这时说道:“事情闹得这样,该有灾民北上的。真要死这么多人的话,细叫人下去打听,一个月不到想必就能有信了。事到如今着急也来不及,只能走一步看一步罢了。”

    云舒却摇头叹气道:“只怕事情不那么简单。不知道是灾民先来,还是起义先来。将来的事儿都说不准的。这要是事实,也都只能怪我们这些当官的太松懈,真是......”云舒说着,连连叹气。

    问清楚了柳月棠南边的情况之后,云舒他们也没有留饭,只让柳月棠赶紧回李家去安顿了。

    柳月棠走的时候,林氏还在马车前握着她的手,一直说道:“可怜的孩子,去了那边记得先用晚饭,等你在那里安顿好了,就只管我这儿玩,咱们几个女人一起解闷儿。”

    明明李家才是她的亲人,林氏倒弄得好像是送柳月棠去别人家一般,弄得李茂跟云舒都有些尴尬。

    云舒跟李茂也经常说话,知道他绝对不是拿起子阴险的人。

    柳月棠过去,按照李家人的待客之道,就算不对她好,总也不至于虐待的地步。让柳月棠回去,云舒还是很放心的。

    之后几人分别,云舒陪着林氏在外头站了好半日,看着李家的车马从视线消失了,几人这才回家用饭。

    顾淼在之前那次跟人打架被云舒说过之后,就很少出来见客,平时她自己在家里写写画画的也很快乐,对外面的许多事情几乎都不感冒。

    这次在知道柳月棠来了京都之后,她倒是难得提起了些许兴趣。

    云安还笑着问她,怎么就对柳月棠这么感兴趣,“要是到时候玩不到一起,你可别哭。”

    顾淼看他一眼,说道:“玩不来便玩不来,我又不是小孩儿,有什么好哭的?况且她做过哥哥的学生,听母亲说起来,感觉为人不错,想必能相处得好。”

    顾淼说着,又催促林氏下次约柳月棠来家玩。

    林氏见女儿有兴趣,也是笑着说道:“她才来,等过两日休息够了,我就写帖子请她来。”

    第131章

    柳月棠的事情得到解决, 云舒第二日上朝就向秦韶瑜禀报了南方的情况。

    周帝对此表示怀疑,然而云舒多次建议。比起在外的监察官员,自然还是云舒更加重要。

    于是周帝立马重新派人下去检查,看看南方究竟有没有云舒所说的, 隐瞒灾情不报, 甚至扣押赈灾粮食贩卖给百姓的事情发生。

    云舒对此也算是稍稍送了一口气。眼见冬日就要来临,北方有敌人需要小心应对, 南方之前的叛乱好容易下去。

    再起乱事的话, 那周国就真的要再次大伤元气了。

    除了南北还有西北部的人需要警惕之外, 云舒发掘最近后宫的手伸的也比较长。

    太后原本是个贤淑之人, 在先帝还在的时候, 朝内两派人员尚且需要磨合, 太后家族虽然出了皇后,然而一直都很低调, 就为了不给先帝招来麻烦。

    如今先帝去世, 新帝年轻体壮又已经迎娶了皇后,内部没有什么党派争执。

    没有一个曾经的一流,如今却逐渐没落了的家族会不想振兴的。

    因此在先帝去世之后,太后一步一步地渐渐让自己家族的人在朝堂上掌握话语权。

    周帝信任舅家也信任母亲, 因此对待自己舅家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云舒将这些看在眼里,刚开始劝谏了两句,后面周帝不听,他也没有办法。

    大权逐渐旁落, 国内又乱,周帝不听话, 云舒再能耐也觉得自己没什么用武之地。

    如今要紧是平定南方的灾情, 他跟别的那些护国的大臣们, 每天都有许多事情要忙。

    这么一忙乱转眼就到了冬天。

    虽然中央着急着想要知道南方灾情的真实情况,然而下去调查的人却好像很困难,迟迟没有将消息送上。

    云舒他们真正知道真相的时候,南方已经大乱。按照真实报上来的数字,听说已经死了将近三十万人,许多城市出现了易子而食的事件。

    百姓被逼到不得不反,与此同时,造反的还有一位有了将名的南方那个武将,朱茂,朱谨行。

    云舒他们在得知这一消息的时候,只能调兵平定叛乱,另外要严惩南方那些隐瞒不报,卖赈灾粮食,以及那些调查缓慢的官员。

    抓住人之后,周帝直接吩咐要马上砍头,将那些官员的头颅挂在城门口示众三日!

    这么做,是为了给民众一些解释。告诉他们不是中央不想管,而是地区官员犯了错误。

    &amp;lt;div style=&amp;quot;text-align:center;&amp;quot;&amp;gt;

    &amp;lt;script&amp;gt;read_xia();&amp;lt;/script&amp;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