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44a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书香世家(科举) > 书香世家(科举) 第84节
    考个举人就好像他的任务似的,能有个当官的资格,他就算交差了。仿佛他的志不在学习当官,而是别的跟吃喝玩乐有关的事情。

    周幻海被云舒这么一问,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这不是要当爹了么。”

    “你又不是第一次当爹。”顾云安好奇道。

    周幻海一听这个,咂嘴道:“诶,别说这个啊。”

    云舒笑道:“这有什么不好说的。”

    周幻海道:“之前不是也没人在耳边一味劝我么?当初考上了个举人是为父母、祖宗们的期望。那会儿我家也只有一个儿子继承,当初自然是觉得什么都够了,我也没什么好争取的了。

    如今不一样,你们姐姐怀孕了,将来儿子要分家产,两个孩子要分这么点儿家私就不够了嘛。如果是女儿,又要富养,又要凑嫁妆,还要挑个好的夫婿,要努力的地儿更多了。况且,如今还有丹姐儿呢。”

    云安觉得他这话偏心:“纵然是儿子,也要挑个门当户对的姑娘,你怎么不愁呢?”

    周幻海有些心虚地说道:“愁,自然都愁。所以才要好好学么。”

    云舒说道:“丹姐儿的事你不用操心,她姓顾,将来嫁娶的事情,我们这些做舅舅的也会帮忙。”

    周幻海道:“毕竟是我的心意,同你们碍不着的。这事儿由我自己做主。”

    云舒淡淡地笑了:“你要这样对丹姐儿好,我们也没得说的。不过我倒是好奇,你才三十多岁,怎么就没有上进心了呢?有的人为了考个秀才,五六十了,少年考到白头也不见停歇,偏你这样,三十多岁考个举人出来就只顾着吃喝了。你这个年纪中举,也不是个笨脑子,努努力难道怕未来前途不好看么?”

    周幻海笑道: “考自然要接着考,否则我来京都做什么呢?只是之前没有那么着急罢了。我就想着妻儿康健,上对得起祖宗父母,到了够老的年纪有个四世同堂,被安安稳稳送走,那一切就都够了。人各有志,你们志向远大,也不要嘲笑我志向浅薄,要我说,在我看来啊,我这志向才是远大的呢。

    谁能保证自己一辈子和和美美的?这也是要许多能力去维持的。一个天命不好,半路就没了。你们不知道,你们姐姐之前,我那妻子也算贤惠,还不是一场病就带走了么?所以啊,平安健康最难得。”

    云舒见他所得实诚,虽然如今有了他姐姐,却不讲新旧的做对比,也不忘记旧人,心里对这个姐夫又满意了几分。

    俗话说的好,“三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大概他就是这么个心。

    几人说了会儿话,顾晴要休息,林氏那边很快便出来了。

    周家留饭,林氏拒绝了,毕竟这会儿家里想必已经开始烧饭。

    只是顾丹怎么都不肯走,于是林氏就答应让她在周家待几日,临走时还吩咐顾丹道:“丹姐儿,你母亲病了,这两日乖乖在家,不要去吵她知道吗?”

    顾丹点头应了,牵着周家老太太的手乖乖巧巧的,也没一些生分的感觉。这段时间她跟周家的人相处的也还好。

    这日云舒他们回去,过了差不多小半个月,顾晴之前的病就都好了。

    林氏郁闷了好几天,顾晴病一好,她便开心了。

    又过了一个多月,十一月份的时候,顾腾霄乘船而来。

    当天云舒还在翰林院,下午回家的时候才被告知顾腾霄到了。

    云舒才刚换了在屋里穿的衣裳,外头就有人报告他说顾腾霄来请安。

    云舒听说,还挺惊讶:“这么快就来了?”

    不禁笑着想到,看来他这辈分小的侄子还挺孝顺。

    于是赶紧让人带他进来,一边自己坐到椅子上。

    很快,顾腾霄被带到了云舒面前。

    他是个三十多岁,具体年龄大概比周幻海小一两岁,也不过三十四五岁,整个人看着规规矩矩的,眼里却闪着灵光,鼻子直挺,看着像个正面人物。

    顾家将他养的好,皮肤偏白,看着有几分书卷气。

    到了云舒面前,他也没有拘谨,当场要给云舒磕头请安。

    云舒忙拦了,让他到一旁坐着,丫鬟上茶。

    这会儿顾腾霄坐下了之后,因云舒是长辈,他随便问什么话,甚至当场训话侄子也没有什么。

    这会儿讲究“子不教,父之过”,因此男子长辈在晚辈面前多摆出一副严肃的样子。

    不过云舒不愿意讲这种派头,因此对人也温和。

    只听他第一句话就张口说道:“你一路过来辛苦了,家里一切都好么?哥哥、嫂嫂,侄媳妇儿们都好么?”

    顾腾霄恭敬地说着场面话:“多谢叔叔惦记,一切都好呢,家里也常念叔叔的好,之前多谢叔叔给我列的卷子了,对我颇有帮助呢。”

    云舒道:“这不值当什么。你才来,去见过你叔奶奶他们没有?”

    “都见过了。”

    “你的字是什么?”

    “叫宇飞。”

    云舒笑道:“那么我以后就这样叫你,一会儿用午餐了,咱们过去吧。”

    “是。”

    等云舒站起来,顾腾霄又站在云舒身侧走着。

    云舒边走,边同他说道:“等得空了去周家那边看看,听说你跟我姐夫还有段亲戚关系。他也常来的,你们到时候跟你安叔一起学习。”

    第91章

    云舒朝前走着, 后头顾腾霄不知什么时候停下了脚步,云舒往旁边望过去,发现身边没人了,这才转身去看。

    发现顾腾霄离自己有几步距离, 站在那里面露尴尬。

    云舒转身, 问他:“怎么了?”

    顾腾霄这才有些为难地说道:“这样,要怎么称呼周兄弟呢?”

    云舒一想, 这才反应过来。周幻海的表妹是跟顾腾霄成亲了, 因此二人本来是平辈, 如今周幻海又跟顾晴结婚了, 按理说, 顾晴是顾腾霄的姑姑辈。这样一来, 二人之间就差了辈分了。

    顾家讲究辈分,如今乱了, 倒是有些为难。

    云舒想了想, 说道:“也不用过分拘着这个,到时候你们之前怎么称呼就怎么称呼也可以,说要改过来也可以,这事儿你们两个人商量便是了。毕竟你们先认识在前, 他后娶你姑姑在后。”

    顾腾霄闻言,这才应了一声“是”。

    没问题了之后,顾腾霄才又向前走到云舒身边。

    云舒忽然想起来什么似的对他说道:“有件事儿要跟你吩咐一下,家里的笙歌平时在我们家干些杂活, 只是他不是奴籍,当初你叔爷爷在的时候将他从外头买回来了, 因他格外聪明乖巧, 所以有打算认他做儿子的, 只是我父亲去得早,这事儿就没成,不过上下待他跟普通仆人是不一样的。

    他有些呆性,只要咱们家姓顾的人的话他都听。平时他没事儿了,我们就教他写字看书,母亲见他闲不住也会让他去跑个腿什么的。你不要瞧见了带有人让他做事儿就将他当个奴才,以后也尽量不要使唤他。”

    “是,叔叔的话一定谨记。”

    云舒见顾腾霄态度好,有些满意地点了点头,继续吩咐道:“对了,笙歌会些强身健体的功夫,你们平时学累了,就跟他打打拳。平时也要劳逸结合,一味的学,头脑都学涨了,什么都记不住。”

    叔侄两个违和感严重的人,一路走一路说,中午到了用餐地点。

    上桌之后,林氏对待顾腾霄是格外热情。

    大概是在燕城的时候,过惯了在异乡的生活,所以林氏很懂得在外生存的幸苦,所以顾腾霄的感受她就特别在意。

    燕城虽然是顾家祖籍所在,只是几辈子的人都不在那儿住着,自然回去了也同客人一般了。

    用过晚饭后,云舒又抽时间问了他一些学业上的问题,来看看他对一些事物的见解。

    了解下来之后,发现他跟周幻海的水品差不了多少。

    其实不管从什么地方看,顾云安都要比他们好很多。

    然而科举多少也是靠着些运气的,有时候试卷写得好,不如写的让考官满意。

    云舒重新帮顾腾霄做了一个复习的计划,就让他自己学习去了。至于人家愿不愿意照着他的计划来,他也就勉强不聊了。

    来年他们有会试,云舒的翰林院也有新的考核,只要考核过了,他就能够被授予官职,哪怕只是个编修呢,一年也能涨很多工资。

    现在他的工资只能养得起自己,还要靠着祖上产业来支撑生活,如果能够考过下次的考试,不能说让家里上下过得滋润,养一个大家子那还是能做到的。蔻蔻裙衣无尔尔七五二八一,每日更新最新完结文所以云舒这几年来也格外注重复习旧的知识跟学习新的知识。

    将近年底,最近云舒的工作莫名多了起来。

    之前东北方的藩镇事宜已经确定了下来,可是入秋之后皇后的病情却无加重了。

    朝堂内有些人蠢蠢欲动,最近云舒这边得到的消息,二皇子那边的人开会的次数都增加了不少。

    不过好在云舒他们是站在中立面,那种紧张的氛围倒是没怎么影响到他们。

    就这样熬过了新年,三月考试来临,在此之前,翰林院也举行了一场考试。

    二十一的云舒总算迎来了自己的第一个官职。

    翰林编修,虽然仅仅是个七品官,不过他也挺满意。

    顾云璟也升了六品官,如今在大理寺做个大理寺正,主要负责审理具体案件或者前往复审。在大理寺中是比较重要的位置,是审案官中的最高品级。

    大理寺在云舒看来,就有些像现代的检察院。

    依照云舒看来,顾云璟其实是想要当个言官。可能他会更希望在都察院任职。

    如今朝堂奢靡不振,他大概是想要尽自己能力,去督察各地。然而大却去了大理寺去检查案件。

    这也已经是家里尽量调动关系,帮他谋取的位子了。

    然而毕竟顾云璟还年轻,在之前的官职上也不过短短三年时间,如今能够升到六品官,其实已经不错了。

    云舒有时候还会安慰云璟,礼部、都察院跟大理寺卿是并称三司法,虽然各司其职,然而有时候遇到重大案件的时候,会在一起办案,就是俗称的三司会审。

    他虽然没有去到自己想去的部门,至少还是沾边了。

    云舒正式在翰林做了官,许多原本在翰林待着的朋友有被分到了地方去。

    大家十分不舍,相聚了一次,各自就都去奔赴自己的岗位了。

    云舒其实多有感慨,因为那都是相处了三年的同事。这些同事跟现代的同事多少有不同。

    现代许多人工作只是为了糊口、赚钱、往上爬。

    而这会儿当官的人会有一种天生的清高,不管人品如何,“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做官的成就感、荣誉感有时候远大于赚钱。

    而且朝堂如此,天下想要实现价值为社稷出一份力的人自然而然会从各地冒出来。

    翰林集结的,是有全国人才中的人才,有志之士相聚而来,许多人的理想都一样,自然感情也容易比寻常朋友要好。

    况且一旦分别,再见短了也要三五年,长了可能就是一辈子。

    这会儿的分别,更像是跟相处了三年的同学分别。

    哪怕对方是再普通的同学,在知道大家要一辈子不再见之后,面对离别的场合的时候,都会有那么一丝丝不舍。

    因为“缘”这个字,中国人更容易相信相聚是大家几辈子修来的缘分。

    &amp;lt;div style=&amp;quot;text-align:center;&amp;quot;&amp;gt;

    &amp;lt;script&amp;gt;read_xia();&amp;lt;/script&amp;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