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44a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书香世家(科举) > 书香世家(科举) 第67节
    另外他自己闲不住,还去了一个戏班子里头做个弹琴的先生。虽然还是贱业,到底是个自由身了。

    云舒同他交换了地址,只说之后还经常书信联系。

    知道云舒过几日就要离开凤城,淑芬碍于身份不好到场送他,因此请云舒去个好些的酒楼吃了一顿,算是给他饯别,云舒也欣然接受了。

    六月底启程,亲戚朋友都来送别。

    有些自然是真心实意的朋友,有些不一定是真心,但也难得记挂,愿意来送他,云舒都是真心感谢。

    只有柳老爷没有来,云舒知道他是不愿接触这种离别的场景,然而心里还是记挂自己的。

    毕竟他愿意介绍京都的人脉给自己,就肯定是将他当作了自己的后辈来培养的。

    跟众人洒泪告别,船上了路,顾、蔡两家人便踏上了去京都的路程。

    这次也跟蔡博文约好了,两家人一起,路上有什么危险,也可以互相有个照应。

    蔡家长辈是务农出身的,跟林氏没那么聊得来,两家的交际也不怎么多。

    顾晴因为之前云舒说过的话,她自己又是个寡妇,平时很注意避嫌,一路下来也没同蔡博文多说上几句话,倒是蔡博文反而看起来挺愿意接触顾晴的,只是总找不到什么机会。

    一路上都是走的水路,许多事情有下人帮着打点料理,就没有之前几次出行那么难,自然也并不轻松。

    好在他们家只有一个顾云安是晕船的。

    其余人也有坐在船上感觉不适的,只是一天下来就适应了,只有云安,连着吐了五天。

    云舒已经习惯了他每次都要晕船,但是母亲跟姐姐她们并不知道。

    出门在外的人都这样,报喜不报忧,所以林氏跟顾晴都不晓得,原来每次云安走水路都要这么辛苦。

    林氏因这个哭了一次,都是心疼的。

    顾晴见云舒一副淡定模样,还暗暗说过他狠心。

    云舒闻言,也只是哭笑不得。

    顾淼倒是没怎么表现出来自己的担心,只是动作上展示出来,经常在船上吩咐人弄些滋补的东西给云安吃。

    船上一个多月,总算在中秋之前抵达了京都。

    他们一家子人在这里,女眷有许多,云舒就让笙歌他们找了辆马车再回去。

    他们家人跟物件都多,整整租了五辆车马,还有跟着的小厮丫头在外边儿走,多少引起了些许人的注目。

    不过在京都,这种事情虽然少见,但也不是特别稀少,毕竟每隔三年就有许许多多来自各地的学子考上进士。

    住在这儿的皇亲国戚也多,每次有个什么出行的,架势比云舒他们家还要大的数不胜数,他们这么些微的富贵,也不值得人多么注目了。

    路上,顾淼因好奇,轻轻掀了马车上的帘子朝外头看去。

    那是她见过最广阔的天地。凤城已经算是繁华,然而真的到了京都,才知道原来一切路段可以这样平整宽阔,那房屋不会高高低低随意错落,而是一排一排的,这样的整齐,这样的有气势。

    这是顾淼第一次来到京都的街上,然而她一眼就喜欢上了这一座城市。

    这里给她的感觉,就好像即便世界毁灭,这座城市也依然会屹立不倒,千年万年,永世长存。

    “别瞧了,探头探脑的不好看。”直到林氏的声音在车内响起,顾淼才被唤回了思绪。

    顾淼坐回了林氏身边,说道:“母亲,我喜欢这里。”

    林氏闻言,也没说话,只是笑着,轻轻抚摸着女儿娇俏的脸庞。

    到了他离开之前就长期租下的屋子,下人们又开始搬运东西。

    好他们家在凤城也没有多少物件儿,全家人的东西搬过来,也不过二十几个大箱子,许多东西变现,折成了银票带着。

    云舒租的是一个二进的院落,主人家住里头,仆人住外头。比他们在凤城住的地方十分不如。

    云舒对家里女眷说道:“这里住的简陋些,母亲、姐姐妹妹们不要嫌弃,过段时间咱们再商量在京里买个好些的宅子,如今还是要节俭些。”

    他跟弟弟是无所谓的,反正呆烦腻了可以到外头走走,云舒还有工作,接下来都是去翰林院,只有晚间回来吃饭休息。

    可女眷们平时也不常出门,待在家里难免无聊,要有个大些的空间,走走逛逛打发时间还好,这么个小院子,家里人又多,只怕她们住不惯。

    林氏却说道:“这里就很好了,你说得对,咱们初来乍到的,指不定还有许多事情要花到钱,前期节省点儿是很应该的。”

    之后,林氏又开始吩咐人分配房子,放置物件。

    忙糟糟的,弄了一个下午才算是让所有人都有了自己的房间,也都清理打扫了个干净。

    云舒跟弟弟二人自觉选了主人屋里最次的房子住着,最好的肯定是留给母亲,另外两个较好的则是留给了姐姐跟妹妹,丹姐儿如今还小,是跟姐姐一起住的,她有自己的小床。

    这日仆人也都很辛苦,男的搬东西女的打扫、做饭,吃过晚饭,林氏让所有佣人聚过来,跟大家说了中秋的时候会发点儿红包另外奖励,结局是皆大欢喜。

    林氏并不像这会儿某些人家的太太,一旦掌管全家,就对着人呼来喝去,弄那一言堂的做派。

    她的管理是赏罚分明,因此上下都服她,很少会闹出什么矛盾来。

    当然,也可能是因为他们家这会儿买来的人都是零散的,没有什么盘根错节的关系,因此更好管理。

    第73章

    云舒这边儿都安顿好了之后, 得到了顾云璟回到了京都的消息,而跟顾云璟来的家人只有他们家那一支里的几个年轻后生。

    这些人里年纪有大有小,都是考上了秀才的,因京都繁华, 文人多, 也算是来见一见世面。

    至于家里老太太、老爷他们都没有一同来的。

    老太太年纪大了,加上老太爷已经去了, 她已经是个诰命, 没有任何所求, 就没有必要跟过来。

    至于顾老爷, 他虽然已经可以退休, 然而仍然不肯放下官职, 加上老母在宋城,自然不愿意走, 即便不干了, 也是要老死在宋城的。

    因此顾云璟在这里,也算是独自一个,还要兼顾族内兄弟们。他唯一好的是可以直接买房买地,家中有经济支持。

    云舒这日去到他那里, 见过了其余几位兄弟们,就跟云璟单独去聊天了。

    一到云璟屋里,云舒就问他:“宋城离京都更近,我道你怎么这么晚还不到, 以为你举家都要迁过来了。没想到仍旧是你一个人,这怎么就耽误到如今?”

    顾云璟面上带着几分羞涩, 浅浅笑了一下。

    “家里给找了一门亲事, 是父亲早年同案的女儿。”

    “啊?”云舒一愣, “你要成亲了?”

    云璟点点头:“定了来年,今年我在京都安定下来之后,就请假回去成亲。”

    “你这是......”云舒闭嘴默默算了一下,如今顾云璟十九岁,来年二十就是及冠了。

    说要结婚,在古代也是差不多了的。

    只是在现代男子二十二岁才到法定的结婚年纪,照正常学习的进度,顾云璟这会儿要是在现代的话还在上大学,也可能刚毕业。

    因此云舒多少有些惊讶,没想到顾云璟会这么快就结婚。

    “父亲说既然我已经有了个官职,将来总要有个人要为我打理家族中事,就说我该成家了,其实我本来也想等过两年再说。只是女方今年十八岁了,需得早点儿定下。

    我们两家是世交,我未婚妻小时候跟我玩过几回,后来年纪大了就不曾见过,近来远远瞧过一遍,是个伶俐的姑娘,我也就答应了。她大概也不讨厌我,我们双方都还满意。”

    云舒闻言,一时间怔怔的,不知道该说些啥。

    上辈子他二十多岁了,还没遇到过一个谈婚论嫁的朋友兄弟。周围的同学倒是有谈恋爱的,只是结婚的真的一个还不曾遇见,份子钱一辈子都没送出去。

    在听到云璟即将结婚的消息后,云舒心里莫名升起一股奇怪的感觉,仿佛为了迎合世俗的准则,他这个年纪,也应该要成亲了才是。

    可是这种古代所谓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他最反感的了。

    孝顺是自然的,然而连婚配、爱情都要被父母定下,那么他不得不说,古代的父母管得也太宽了。

    然而他现在这个情况,又要怎么去遇见一个可以婚配的异性呢?

    正经人家的姑娘小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底层的姑娘他不能经常遇到,不在他这个环境中,三观也大概率不合,自然一开始就pass掉了。

    家里的丫鬟也不可能做他的正妻,要是因此占了人家便宜,云舒自己都要觉得自己罪该万死了。

    这样一来,自由恋爱这一条路似乎就被堵死了。

    那么,没有所谓的爱情,难道他就一辈子就不成婚了吗?

    可是一辈子好长啊,他如何独自度过呢?这么一想,一种焦虑就油然而生了,憋在他心里不上不下的,十分难受。

    好像一辈子的孤独就要从此常伴了,明明他才二十不到,却莫名被一种孤独终老的感觉所支配。

    一时间,他竟然有些羡慕顾云璟。

    倘或他也能像顾云璟那样,有个从小玩得好的青梅竹马,哪怕不是相爱,而只是互相感兴趣、喜欢也好,总比这样被即将要到适配婚龄,却还没有合适伴侣的焦虑所支配的要好。

    先是恭喜了顾云璟即将成婚,之后云舒又问了他之后的打算。

    听闻顾云璟准备在京都买房之后,云舒对此也是很感兴趣,跟他聊了聊一些性价比高的地段跟房屋。

    将来顾云璟如果能买到满意的房子,他也可以借鉴一下经验。

    从顾云璟家出来,云舒便回了自己家,也没有去别的朋友那里拜访。蔡博文是前两日才跟他分开的,倒是不必再去拜访。

    周幻海也是先回了老家,准备带着一家子来京都暂时定居,现在还没有回来。

    他们周家跟云舒一样有些小钱,只是周幻海没有工作,目前还是吃祖上留下的产业。

    方衍至今听说还是住在之前的下处,平时也不怎么会客,更没有将家人接过来。

    云舒跟他许久未见,想着之前他们分别的时候,他因为没有考上的事情心情很不好,这会儿也不敢主动去找他,只等看他之后会不会有别的消息。

    方衍跟他们顾家不一样,云舒他们家是世代都有文人,家里枝繁叶茂的,他们再如何也有退路,亲戚之间可以互相接济,只要不是犯大事儿,不至于全族没落。

    而方衍家里是因为他一个人而发迹的,他自己要待在京都还好说,一家子全接过来是比较困难的。

    就跟蔡博文一样,如今的蔡博文经济情况就不是很好。

    尤其之前还因为淑芬的事情,就这么硬生生损了四百两银子。因此他一到京都,就忙忙地去复职了。

    虽然蔡博文做官的收入一年加起来还不到百两银子,但再怎么样也是钱,光他的收入能够解决一家子的衣食住行。

    另外租房、应酬跟养下人的钱,只靠着之前别的地主送他的田地,就还能支撑起来。

    方衍是比蔡博文要不如许多的,毕竟他在京都连个职位都没有。想必在京都呆着压力也是挺大。

    不过只听说过穷秀才,没有听过穷举人的。

    想必方衍的生活只是不富裕,但只要不是大量的应酬,广交朋友,那么怎么都还能过得去。

    这边云舒回了家,关于复职的交接已经做好,明日他便可以去翰林院工作了。

    &amp;lt;div style=&amp;quot;text-align:center;&amp;quot;&amp;gt;

    &amp;lt;script&amp;gt;read_xia();&amp;lt;/script&amp;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