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44a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书香世家(科举) > 书香世家(科举) 第59节
    虽然不知道自己跟弟弟究竟能不能考上,但云舒这段时间还是有留意一下京城的房价。

    毕竟是打算考不上就一直考的,这么来回一两个月的路程,实在太漫长,因此想着干脆在这里买个小院子。

    京城物价高,买个普通二进的小宅子就要一二百来两。

    云舒的理想房屋,是在地理位置好点儿的区域,买个至少三进的院子,里面住女人,男人住在外头,然后才是仆人们住的地方,最好再带个小花园子。

    这样一来,即便买旧屋子,加上修葺跟打理的费用,没有五百来两银子只怕是很困难。

    然而他们家今年的花费,已经全给他跟弟弟当盘缠了。若要买房,只怕还得在京城租住个几年才好说。

    自然,若他跟弟弟都能够考上,将来拿俸禄,或许能够凑得更快一些,要不然,就是坐等家中的铺子、田地的收入,来维持生活。

    原本在凤城他们家已经有房,加上有些人送的田地跟老家的那些铺子跟耕田,算起来够让他们风光的过了。

    然而来到京城,云舒他们没有房子还得租住,生活开支都要比往常更多,还要加上下人们的工钱。

    算起来,虽然过得不至于拮据,但也绝不可能大手大脚。

    尤其他们还要广交朋友,为未来做打算,那么应酬又是另外一笔支出。一个举人的身份,在官场来说,真是还不算什么。

    时间就这样缓缓过去,四月中旬,到了揭榜的日子。

    学子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光阴,苦学苦读,就是为了能够有朝一日能够成为天子门生。

    今日若能上榜,那么他们离文人的最高理想便只有一步之遥了。

    【作者有话说】

    本章写于2022.09.02

    第66章

    礼部放榜, 第一天来看自己过没过会试的人很多。

    云舒他们这次的心态还算好,只是安安静静站在外边儿等着下人去帮忙看。

    吉祥认字儿,云舒就派了他去看成绩。

    笙歌比云舒他们这些考生还要着急,仗着自己身体强壮, 也过去瞧。云舒他们也想要快些知道自己的成绩, 因此没拦着。

    过不了一会儿,还是笙歌先从人群中出来了, 先是对着云舒恭喜, 说他中了。

    云舒瞧见他那兴高采烈的样子, 一时间高兴的心情都被压了一下, 仿佛笙歌才是中了的那一个。

    云舒又问他:“那么, 弟弟跟堂兄成绩呢?”

    笙歌一愣, 只瞧见了云舒的名字就跑着来了,也没有数云舒中的名次。

    吉祥是从前往后数, 他便是从后往前数, 因此只看到了云舒的名字就跑来了。

    这才想起来还有三少爷跟堂少爷的名字不曾看到,便说道:“我再去瞧瞧。”

    “也不用,等吉祥来也一样。”云舒见他这么走来走去太麻烦,还要往人堆里扎, 亏他有这些精力。

    然而他话还没有说完,就见笙歌已经跑出去老远了。

    云舒自己中了,心已经放下,激动的感情是一阵儿一阵儿的, 一会儿觉得自己太牛了,虽然心理年纪不小, 然而身体也才十八岁, 这个年纪成了贡士, 已经是天才级别了。

    接着一边心里又分化出了另一个小人,在劝导自己,让他不要因此飘了。

    想着想着,就朝云安跟云璟看了过去,二人脸上表情又是值得琢磨。

    云安大概是猜自己没中,因此心情不大好,已经耷拉下脑袋了。

    而云璟则还在紧张,他院试的成绩是第一,乡试的成绩也在前排,一点儿不差,多少有信心,觉得自己的成绩会比云舒高一些,所以还在等消息。

    跟他从宋城来的仆人就有三个,也已经派了两个帮着去看成绩,只不过他们动作没有笙歌快,因此还没回来。

    这会儿笙歌刚去了,跟着云璟的一个下人就跑了过来,说道:“少爷中了!在第十五名!”

    他这话显然是说给顾云璟听的,这使得顾云璟原本清冷的脸上,绽放出了一个大大的笑容。

    随即,只听他问道:“两位堂弟呢?云安也上榜了吗?”

    云舒是最早知道了已经过了的,还只剩下一个云安的并不知道过了没有。

    只见那小厮回道:“我就瞧见少爷你中了,看文就来腾讯裙叭一死扒仪刘九六散,每天不间断更新另外留了阿宽在那儿继续帮两外少爷看,吉祥看得最快,他应该快找完回来了。”

    这下三个兄弟中就剩下云安的结果还未出来,大家多少也猜到了结局,只是还等在那里,侥幸想着,说不定会有意外的惊喜。

    只是到最后,还在看榜的三人都回来了,几人的表情都不是特别好,若云安真中了,只怕他们远远儿的就喊着来了。

    站在那里等消息的三人瞬间知道了结果,这证明云安落卷了。

    不过云舒觉得这也不用太难过,毕竟云安这么小小年纪,落卷实乃常事。有的人考到五十岁连个举人都考不上,云安已经领先了别人许多了。

    云舒想要张口安慰,顺便勉励一下弟弟。

    结果还是云安先张口说道:“哥,看来这次我没过。下次再考吧。”

    云舒闻言,立马点头道:“恩,你这么想很好。你年纪还小,接下来的机会多着呢。”

    云安仰头,他比云舒还矮半个头,嘴角挂着浅浅的笑,虽然眼里还是能看到些许失望,但好在还是有情绪出来的。

    没有憋着,是好事儿。

    云舒见他心情没有太沮丧,才稍稍在心底松了一口气。

    毕竟云安是少年人,年轻气盛十分自负。

    他又是小小年纪,是跟着自己一路考上来的。

    一直走得很顺的人,一旦不顺了,就容易钻牛角尖。

    云舒很怕弟弟受挫之后站不起来,没想到是他自己想多了。

    而跟云舒想象得不同的是,云安心中一直都觉得自己是必定不如自己哥哥的。

    比不过别人或许会让他想多,但比不过自家哥哥他一点儿都不会觉得受挫,原因无它,便是他一直觉得,哥哥是自己的榜样。

    比不过榜样有什么好郁闷的呢?

    倘若他考过了哥哥,反而会容易让他没了目标。

    况且有一点他也同云舒想的一样,云安觉得自己的年纪实在很小,能够考上举人,已经算是很厉害的了。

    只不过一次不中,完全没必要给自己那么大压力。

    这边几人知道了成绩之后,便在外边儿又等了一会儿,之后跟周幻海他们见了面,另外三人中,只有一个蔡博文中了。

    周幻海倒是还好,他家境还算是可以,家里原是出过秀才,后来父辈考不上就改从了商,算不上大富大贵,小康之家还是有的,后来他考上了举人,就更是光宗耀祖了。

    这辈子不管能不能成为所谓天子门生,他已经是家里的骄傲了。

    倒是方衍,看着心情不大好的样子。

    方衍已经眼看要三十了,不娶妻,想必是想着先立业后成家。

    他的家境本来就不好,如今因是举人了,吃喝过得去,家中也有了能使唤的下人。

    然而他肯定还是比云舒他们这些人要更加渴望成功的,毕竟这样一来也能够有资格选择更好的姻缘。

    这次他是跟云舒他们考的同一场,云舒十八的年纪,还是一次考上,再没有更幸运的了。

    虽然方衍本身已经是很优秀的,但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越是对比,越让他觉得难受。

    毕竟明明比起努力,他并不是不如云舒他们,然而现实就是这样残酷。

    到了京城的考试,里面是层层筛查的,若不是直接贿赂总裁,并且层层打点关系,想要作弊根本不可能。

    而一般来说,官员也不会做出这种容易惹怒圣上,连累全家的事情。所以考官都算是公正,这样一来,漏掉有才之士的可能性极少。

    云舒他们能够考上,绝对是真才实学,而非运气问题。

    因此方衍连质疑都不成,必得承认自己的学问不如比自己年纪小许多的云舒等人。

    说嫉妒,多少也是有点儿的,因此他心情实在不大好。

    云舒他们也都理解,先互相告诉过成绩之后,便都回了自己住的地方,之后若要见或是庆祝,都各自再约。

    回家休息了两日,也不敢就这么邋遢下去,平时还是会做题。毕竟接下来的殿试是要去面见皇帝的。

    这次会试取中的有两百多个人,并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能跟皇帝说上几句话的。

    甚至一场考试中,皇帝大概率不会跟下面的人说话。

    只是可能交卷时,皇帝对这个人颇感兴趣,便问上两句。

    皇帝问话本是荣耀,但要是答得不好,就很可能会牵连出许多问题了。

    不会说话还在次要,只是连累个人,若要回答问题的时候牛头不对马嘴,那很可能就会牵连到考官以及跟他一起考试的学生了。

    若没有真才实学,又如何能考到殿试呢?必定是徇私舞弊。

    云舒他们倒是不怕回答问题,只是希望如果真有机会跟皇帝说话,最好是表现得好一些,若是能让皇帝印象深刻更好,对将来的发展很有利。

    除此外,云舒还让吉祥他们准备了些礼物,送去了这场会试的总裁官的府邸。

    考前不好给礼物,因为这样一来就是贿赂,考后总是要有所表示的,大家都送,就你不送,那就太“特殊”了,云舒他们也不敢“特殊”。

    他们的盘缠之所以将家里的余钱全用了,其中有一部分也在这里。

    殿试开始前,云舒他们几个相熟的再聚了一场,只有方衍推说身体不适没有来。

    之后到了五月,殿试开始。

    考试当天,云舒他们很早就去了。

    官员们每日早朝得必到,若是晚了还要受责罚,他们这些考生那就更不敢晚了。

    带他们去到皇帝面前的,是掌管朝会仪节事宜的鸿胪寺官。

    然后云舒他们按照考中贡士的名次,东西排列,列好队伍之后就要跪拜皇帝。

    云舒考中的名次只在第五十名,排好队伍之后,皇帝高座在前,云舒悄咪咪地看了两眼,只约莫感觉到是个五六十岁的大爷,看着微胖,留着胡须,并不慈祥。

    拜过了皇帝,然后礼部就开始散题,云舒他们拿了题,就去到座位上开始写作。

    殿试只考策问,比起别的考试来说,殿试的考试内容是直接重实务,考国家大事而非诗文了,然而又仿佛就是走个形式。

    比起乡试、会试来说,殿试的策问内容太少了,涵盖不了一个国家的各项大事。

    &amp;lt;div style=&amp;quot;text-align:center;&amp;quot;&amp;gt;

    &amp;lt;script&amp;gt;read_xia();&amp;lt;/script&amp;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