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44a小说网 > > 历史观影从景帝开始 > 第238章
    他习惯让自己的臣下看见一个足够强硬,足够坚定,不会被他们轻易压制或者打倒的皇帝,仿佛这样就能将少年时期只能看见一片背影的阴影悉数铲除。

    ……但是如果他活不了几年了呢?

    哲宗皇帝感觉遍体生寒。

    —

    赵匡胤感觉自己有一根本就被后世人给出的消息逐渐绷紧的神经,此刻“啪”地一声断裂了开来。

    刀锋摩擦过刀鞘发出铿锵的响声,下一刻向着桌角狠狠劈了下去。

    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然而心口沸腾着的火气与怒意操控住他的神经,灼烧着他此刻已经不多的理智。

    眼眶都已经通红,却不是因为酸涩哭泣这般理由,只是因为极端的怒火和森然的杀意已然升腾。他拿着刀,那张无辜的桌子在他的眼中已经幻视成赵光义的形象,于是被他接近暴走地劈裂。

    当初因为赵普给出的谏言,将领们小心翼翼的顺从,将地方权力逐渐收拢在手中而平复下去的恐慌,此刻因为后世人那句带着戏谑意思的兄友弟恭重又发作起来。

    兄友?那是真的,他自认对赵光义仁至义尽!

    曾经他突发疾病昏迷不醒的时候,难道不是他这个当哥哥的亲自跑过去灼艾艾灸的吗?他给赵光义封赏的那些官位和爵位,哪个不是位高权重,甚至最后允诺他位在宰相之上!

    弟恭……?

    “哈,哈哈——!”

    他伸手按住了自己的额角,感觉到青筋在自己指腹下狂跳,宽大的手掌遮住了自己的眼睛。在极端的愤怒和扭曲的憎恨中,他却是放肆地大笑出声。

    什么叫做烛影斧声?

    什么叫做疑似的宫廷政变?

    他那动起手来压根打不过自己的冤种弟弟,原来竟然还能够跟他直接上斧子的啊?

    不不,那武器是怎么来的呢?是他放在手边结果被对方捡了便宜,还是对方胆大包天带进宫来的?他清醒状态下,怎么可能被对方得手了的?就算占了武器的便宜,他可不觉得自己能够对方拿出武器的机会啊!

    他缓缓地放下手来,脸上的笑意扭曲得带着杀气,一双已经被染上血丝的眼睛,此刻更是深沉冷凝地寒意森然。

    醉了?下毒?谁跟他里应外合的?身边多少宫人被他收买了?

    他该杀多少人?

    他不想考虑对方的无辜——赵家人的猜忌之心仿佛从来刻深在骨髓之中,赵光义此前不过是因为血缘相连和身为兄长对一同走来的亲弟的怜惜才侥幸逃过。而这份特殊,在被揭露其实原来别有用心之后,就会被加倍地反噬。

    难得的宽厚,最后换来被咬了一口?

    赵家人向来斤斤计较地很。

    —

    赵光义“阿嚏”了一声,忍不住抖了抖。

    赵光义:感觉很不妙,像是要倒霉但是好像不是“我”的感觉?

    可是他来不及想太多,因为后世人的言论,头皮发麻的赵光义看着下面一堆向他投来惊惧眼神的大臣,思考着该如何控制住眼下的结论。

    还好大哥留下的几个儿子都已经死了。

    电光火石之间,他最先想起来的还是这个值得让人庆幸的念头。

    因为最有理由和他争夺皇位的人选,早就疯的疯死的死,虽然留下了血脉,却完全不具备与他的竞争力。而他经过几年时间也早就坐稳了皇位,对于朝堂的把控,不至于忧虑臣下的篡位。

    于是他依旧很是从容,仿佛那句烛影斧声压根不是在直指他有弑兄的嫌疑,完全忽视了后者,将话题转移:“怎么回事啊,后世的小子怎么子嗣艰难或者年寿不丰呢?”

    他盯着一张忧心忡忡的脸,眼神却很冷淡地从最前头几个大臣的脸上划过,带着浓重的警告意味。

    于是大众也纷纷低头:艺祖死的不明不白,这也算是众所皆知的事情了。谁心里没对于当初皇位的安排有过阴谋论的怀疑呢。

    可是谁又有那个胆子,敢在赵光义的面前直接质问对方是否干出过弑兄之举呢?在对方掌握住大权以后,甚至还很明显地已经笼络住了赵普,给出了金匮之盟这样的证明以填补自己上位的依据。

    哪怕大家都知道这金匮之盟的水分:要是真的有这样的证据,赵光义为什么不早点拿出来证明自己的法统?不管他是不是真的弑兄,他当初最起码是真的没有遗诏属于自立登基的啊!

    唉……太/祖皇帝是真的可怜啊……但他们只是拿工资上班混日子的官员而已,您有什么深仇大恨,全去找今上吧……并且您看因果轮回啊,那后边南宋不都是太/祖子孙了吗?可见都是报应啊!

    赵光义知道这些人心里肯定是不相信自己的,也懒得为自己多争辩几句:哪有当皇帝的跟臣下解释自己没杀哥哥的?这谣言不就是谣言。

    自有史书记载,他当时都不在他哥寝殿,是后来被自己亲信铤而走险叫过去的啊!

    将朝臣最直接的一波反应打消掉,而后再慢慢为之拯救自己的名声——他知道这种谣言压根没办法强硬弹压下去,并且眼下也容不得他多思考如何操作。

    赵光义暗地里咬着牙,动作很小地将手转移到自己大腿上,背后却依然浸满了冷汗。

    完,箭伤好像因为太激动有点复发。

    ——都怪高梁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