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44a小说网 > > 历史观影从景帝开始 > 第171章
    好好的结盟之事,被它这么一说,倒有些奇怪的旖旎暧昧之意了。

    —

    刚刚正好想到袁绍的曹操:……

    后世人,正常点,你别这样!他一想到袁绍如果真那么说,就真的忍不住起鸡皮疙瘩。

    【正经话肯定不是这么说的,但是拉拢的意思也挺明显,所以曹操一时还真的心动动摇了几分,后来被程昱给劝回去才罢休。

    之后他便与吕布陈宫张邈几人来回的拉扯,努力想要夺回兖州。

    这里插播一句,陶谦是这个时候才死的,他死之后是刘备接任了他。一方面可以说明昭烈帝的人格魅力确实有几把刷子,另一方面,曹操你复仇是真的完全不找重点的是吧。

    罪魁祸首没干掉你去祸害百姓……风评堪忧很多年不是没有理由的。

    被曹操击退之后的吕布还曾经去投奔过刘备,结果是因为太过桀骜不驯乃至于无礼傲慢的举止,成功把刘备给惹毛了,心里记上一笔。

    讲实话,正常人面对吕布那一套第一次见面就请人往女人床上坐,让老婆前来拜见,然后约为兄弟,还是吕布为兄自己当弟弟的流程,都应该会觉得“大哥你谁啊?”吧。

    虽然三国时候的床基本上都可以用来当椅子坐,不算完全的私密空间。但是别说是在古代男女授受不亲的情况下,就现代突然让人坐在异姓的椅子上,很多人第一反应都是尴尬。

    再加上一点不客气就让人当自己弟弟——了解的知道是您东去投奔的刘备,不知道的还以为刘备来投奔的您吧……

    您这当真一点客气都不讲,习惯和要投奔投靠的人拉点亲戚,结果不肯认义父于是认干兄弟了是吗……】

    “何止于此?”

    刘备听见后世人谈及吕布,一阵夹带着火气的怨念就涌上心头。

    “他上来先是说着我们二人都是出身边地,试图与我拉近些关系。我看他英武,确实是边境上与外族拼过刀戟的人物,姑且敬他三分。”

    “谁知道他接下来却说,他看见关东起兵想要诛杀董卓。结果后来他杀了董卓,那些关东诸侯却没有一个觉得是他帮着实现目标,愿意接纳他的。”

    他一把握住了旁边诸葛亮的衣袖,不可置信地发问:“他那么说难道还觉得自己诛董有功吗?觉得自己很有道理吗?”

    搞得和他好像从来清清白白,出手就为关东诸侯解决了大麻烦理应得到褒扬一样。他一开始难道不是在董卓手下助纣为虐吗?最大的功劳分明应该给策反他的王允王司徒吧?

    至于不接纳,实话实说,接纳了他最后会有个什么下场,他和曹操不都撞上了吗?

    曹操还姑且能狡辩一句,说自己是被属下背叛了。可刘备自己可是实打实地被他背刺夺走过徐州,从一州州牧沦落得个屯守小沛的下场。

    刘备:越想越气。

    “反正真真不愧是一只反复无常的虓虎!”

    而老虎饿了的时候,自然择人而噬。

    【而在这个过程之中,史书也明确记录下了因为蝗灾的来临,“是岁谷一斛五十余万钱,人相食”的人间惨状。

    战乱、天灾、并生的往往还有瘟疫,饥荒,在大自然和世道双重的艰难催逼之下,无怪三国时期人口数目的急速锐减。后世“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的痛苦,应用在这个年代却也恰到好处的适合与悲戚。

    而粮食短缺等等前提情况所带来的货币通货膨胀,却也给三国时期带来了贯穿始末的一个经济难题。

    怎样挽救国家已经濒临崩溃边缘的货币经济?】

    三国时代,听见这话的人,齐齐坐直了身。

    重头戏来了。

    【三国时期是个货币通货膨胀相当严重的年代,各国的货币体系吧,实话实说是都烂的不相上下,大家都努力了,但怎么说呢,努力不一定有回报吧。】

    三国:……后世人,你这话说的就很扎心吧!

    【汉末三国通行的货币,最初当然是五铢钱。我们汉武大帝刘彻那么多功绩中时常被人忽略的一项而已。

    也不过就是在位期间发起了六次币制改革,使铜铸币名义价值与法定重量相一致,通过禁止郡国铸钱以及颁布禁止盗铸法令将铸币权彻底收归中央,统一货币发行,减少坏币坏钱的出现,于是造就了三官五铢这一钱中楷模而已。

    不要大惊小怪,正常发挥。】

    刘彻:不错,抄一下我自己未来的政策,这能叫抄袭吗?

    他前两年刚铸了三铢钱,命令其价值重如其文,应该就是后世人口中那,货币的名义价值与法定重量相一致的措施。可是却也因为其与四钱重的半两前等价使用,盗铸之事颇为盛行,正在考虑如何解决。

    这不是刚巧了吗?不用他先下令废止三铢钱而专用半两了,直接改用五铢也是可以考虑着手的事情了。

    【五铢钱的沿用持续了七百三十九年,两汉王朝的时间跟他比较起来都捉襟见肘,差不多直到下一个千古一帝唐太宗李世民的时候才停用。

    但是五铢钱虽好,却也得看发行的人是谁。

    汉末三国时期货币体系的崩溃,罪魁祸首还得是那个我们说过不配的人——董卓。

    董卓焚毁洛阳之时,顺带大肆搜罗和销毁了包括“五铢钱”在内的各种铜铸器物,此后转而铸造质劣不堪的减重“恶钱”即“董卓小钱”大量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