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44a小说网 > > 历史观影从景帝开始 > 第130章
    萧相:倒霉孩子,这种稀奇古怪的话也是你能随便说的?

    【萧何的识人眼光向来是有的,他自然能看出韩信的不可多得,而更令他兴奋的是韩信出现在汉军的时机,恰恰好是刘邦最需要他这样人才的时候。

    史书上只交代了他和韩信进行了数次的交谈,却没具体记载到底都说了些什么。可是我们从后来,萧何在知道韩信东奔之后,毅然决然上演了一出月下追韩信的传奇,其实也不难猜出这些对话到底涉及了什么。

    无非就是击败章邯,脱出汉中而已。对手是天下第二的名将又如何呢?韩信说话时的语气,应该是他向来惯有的轻描淡写却自信飞扬的气派,完全地把萧何的心神震慑住了。

    这哪里是一般的人物能够想得出来,能够干得出来的事情呢?这不是国士,又有谁能称得上一句国士无双呢!

    于是他坚定不移地向刘邦多次推荐起韩信,希望他能与韩信见上一面,并且大胆破格任用他。】

    刘季麻了,是真的麻了。

    “怎么之前在项羽手下,他还能有那么多耐心。”

    他不可置信地握住了旁边萧何的手,欲哭无泪般的悲愤:“怎么对我的耐心就那么稀薄?怎么就不肯在我手底下多熬几个月啊?”

    萧何安抚地拍了拍他的肩头,出声的语气是无奈的:“项羽那时候在打仗,只要跟在项羽身边,他有仗打,出人头地的机会也就是有的。”

    无情而犀利地,他直指关键要点一针见血:“可是你那时候呢?都说了蜀地容易消磨心志。哪怕你多了汉中,也就是多出了几条出蜀的道路,对面却依旧有着重兵把守。”

    “你如果短时间内得以任用韩信,他估计是有本事能在你手下人心没有散漫的时候带出蜀地的。可是你如果长时间不任用他——”

    萧何想着之前讲蜀地之时的地形图,又想到后世那诸葛武侯的身影,叙述的言语停顿了半拍,继而才接了下去:“他不敢赌,时间长了,汉军还能不能有东出入关的心志吧。”

    这已经不是对于刘邦和项羽两人谁的信任更高的问题了,而是纯粹的,因为当时两人面对的形势不同,韩信为了自身前途的审时度势。

    【我们后来看这件事情的时候,往往会将目光聚焦在萧何和韩信两个人身上。这也不奇怪,毕竟萧何月下追韩信这个故事太经典了,经典到让刘邦在其中只成了个配角。

    可是,如果细思一下,难道刘邦在这件事上所展现出来的魄力还不足够吗?

    他对于萧何数次的请求,最先往往敷衍过去,其实倒也不是没有理由在的:韩信作为一个不久前才从项羽军中逃亡过来的军士,没过多久就被提拔为将领,担当治粟都尉这样的重任(后勤保障,谁敢说不是重要地方呢?),再要重用,军中的元功宿将又要放到哪里呢?

    等到萧何为了韩信,来不及通知他就跟着跑了,让他体验了一把如失左右手的怅惘之后,面对萧何又一次发自内心,但对于毫不了解韩信的刘邦来说,无异于天花乱坠的演说时,他所表现出来的信任,就更让人觉得匪夷所思了。

    一个好酒好色,向来喜欢先侮辱一下心高气傲的人才继而才好为他所用,甚至落得个傲慢无礼评价的人,竟然在压根没和韩信见面并且交流过未来方针的前提下,完全出于对萧何眼光的信任,愿意选择吉日、沐浴斋戒、周全礼节、设置将台以登台拜将。

    这样的胸襟,是一般人可以做得到的吗?是一般人可以想象的吗?

    ——这分明是三个人的绝唱啊。】!

    第59章

    【而历史证明,韩信的才能没辜负萧何对他的信任,也没辜负刘邦重用的魄力。

    他被拜为大将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和对他尚且持有保留态度的顶头上司刘邦交谈,并从战略层面上进行分析与策划,提出了以“明出子午,暗度陈仓”的反攻计划,和按照秦军的规章制度对汉军进行大规模整编与训练为核心的汉中对。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正是由于韩信开了个学习效法秦制的头,为秦人秦军加入汉军提供了制度保证和文化归属,基本盘在秦朝故地的汉军,其战斗力才得到了可靠且延续性的保障。

    日后以关中为核心争夺天下的汉王,决意学习秦制的时候,估计多半也有尝到这份甜头的先例在。】

    刘邦:管用能用就行啦,我们大汉特色就是实用主义。

    不够实际就魔改,反正总能拉扯出一套顶用的。

    【这边刘邦集团在积蓄力量,整备军队。而在东边,项羽分封完诸侯王后,因为利益不均所爆发出来的好戏正接连上演着。

    比如齐国的内乱与统一。田荣、田都、田安、田市这几个田家人,在齐国打成了一锅粥,最后以性格最为强硬,且严重不满项羽的田荣取得了齐王之位,公开掀起了反楚的旗帜。

    紧接着,陈馀、彭越等人纷纷相随,一时之间,原本由项羽划定的分封秩序眼见着就要分崩离析,齐国、旧魏国地区、常山国三地对项羽展开了全面对抗。

    于是趁着项羽被东边的对抗牵扯住了心神,韩信果断抓住了这个时机,完成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次成功的,由汉中还定关中的战例。

    也就是后世人所称呼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唯一一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