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端妃一愣,似乎并不知道这些,因为我趁着眉庄产子兵荒马乱之时,特地拜托了夏冬春在暗中透了风进来。只是多帮忙安排一个人的吃食衣物,夏冬春还是做得了主的。

    “是你?”

    她忽然有些动容,紧皱的眉头也松了一些。

    “若非如此,娘娘生生死在这里,都不会有人知道的。”

    端妃不知是坐的太久了支撑不住,还是病得不轻体力不足,侧倒在床上,眼泪一滴滴浸湿了枕头。

    “他若想护着你,什么做不到?你与年世兰同是将门之后,他当然乐见你们无法生育,日日争斗,不死不休。你想扳倒年世兰,正中他下怀;可若你真正扳倒了,你觉得等着你的未来是什么?”

    端妃痛苦地闭上眼睛,卧在床上半晌没有说话。静谧的宫殿里连窗外的虫鸣和翠竹摇曳声都变得明显。

    我没有再说话,只是静静地坐着,看着她的脸从抽搐抖动到平静淡漠。

    当她再一次睁开眼睛时,我能感觉到她的心死了。她眼底透出了与曹琴默一般的寒凉与轻蔑,我却觉得她好像作为齐月宾活过来了。

    她轻轻叹息了一声,喃喃道:“可年世兰不死,我永远出不了延庆殿半步。”

    她的处境和宜修一般无二。可是若华贵妃倒台,宜修也就能出来了,这可不是我想看见的。

    “端妃娘娘,华贵妃那一边我自有筹谋让她不再为难你,只是你还得等一些时日。”

    她听到我这么说,便知我要开条件了,抬眼看着我,眼神在说:需要我帮你什么?

    “娘娘最早入府,应该十分熟悉纯元皇后吧?熟悉她的喜好、她的举手投足、她的音容笑貌。”

    端妃眼神一亮,似乎没料到我会直切到这一层,对我的态度也比刚刚更加郑重了一些。

    “你想做什么?”

    “娘娘就说些知道的便是,放心,我不会叫皇上知道是你透露出来而疑心你的。”

    端妃自嘲地摇了摇头,看了一眼自己这副病弱之躯,她什么筹码都不剩了,能利用的只有“纯元”二字。

    “纯元皇后,善琵琶善吹箫,一舞动天下,歌声亦是一绝。她入府时独爱芙蓉,后来更爱红梅。好诗词,最喜欢元好问的词。好书画,最喜欢崔白的画。颜色最喜雨后青蓝,晚霞夕烧。我就知道这么多......”

    甄嬛连穿衣风格都能与纯元如此相近,看来她身边的崔槿汐可真是功不可没。

    “多谢娘娘。娘娘可要好自珍重,保养身子,以待来日。”

    端妃点了点头,目送着我离去,我亦关照了吉祥几句让她好生照顾端妃。

    “吉祥,莞嫔娘娘来过吗?”

    她乖巧地摇了摇头,脸上扯出一个苦笑。看来,是我占到了先机,甄嬛如今得宠还没有想到拉拢端妃以作助力。

    见我出了延庆门一路往北而去,宝鹬有些疑惑地问道:“小主,这又是上哪儿去?”

    我抚了抚头上的金钗,对着宝鹬一笑,“养心殿。”

    下一个,是芳若。

    第133章 修身

    养心殿。

    今日来得不巧,皇上没有在理政,而是坐在东暖阁看书。

    我悄悄瞥了一眼西侧御书房的茶室,暗暗觉得可惜。

    “你怎么来了?”

    皇上低头看书并未抬头看我一眼,眉眼之间有些烦躁。刚刚进门前见到了竹息姑姑,恐怕是太后来催他去见毓妃了。

    毓妃那姿貌,冰清玉洁、气质出尘,比甄嬛有过之而无不及。只怕是皇上一见了她,要把年世兰和甄嬛都抛到脑后了。

    尤其是听了刚刚端妃所说的纯元皇后的脾气秉性,一路上过来我总是忍不住觉得毓妃和那性子很贴,是温柔娴雅又与世无争的气韵。

    “从华贵妃娘娘那儿请安回宫,黄公公送了好些赏赐来,臣妾特地来给皇上谢恩。”

    我乖巧地如往常一般蹲在他的身侧,给他捶腿按摩,不敢有半分懈怠。

    “这些捶腿的工夫,让下人做便是,你怀着身孕不宜太辛苦。”

    我微微一笑,有些恍惚,不知是我害喜呕吐的反应还没出来,还是夏冬春每日给我煲的汤太见效,我并没有觉得身子变累变沉,时而忘了自己有着身孕。

    “只要能让皇上舒坦,臣妾不觉得辛苦,臣妾心里高兴。”

    他玩味地看向我,伸手捏了捏我的脸颊,为我也扯出一个乖巧的笑容,与我四目相对。

    “故君子隆师而亲友,以致恶其贼;好善无厌,受谏而能诫,虽欲无进,得乎哉?小人反是,致乱,而恶人之非己也;致不肖,而欲人之贤己也;心如虎狼,行如禽兽,而恶人之贼己也;谄谀者亲,谏诤者疏,修正为笑,至忠为贼,虽欲无灭亡,得乎哉?荀夫子的话真是好。阿谀谄媚动人心智,广开言路兼听则明。古来贤君莫不如此啊。你说是不是?”

    我听懂了,但我不敢说话。毕竟我刚刚就谄谀献媚于他,现在开口怎么说都是错了。

    “皇上说了这样许多,喝口水,润一润吧?”

    他不经意地叹了一口气,惋惜道:“若是莞嫔在,便能与朕说上许多。”

    我仍旧一言不发,心想:她那是胆子大,我是惜命之人,不敢把一家子的生死拴在我自己一张嘴上。

    “姐姐博学多才,谈论古今,最能适宜。”